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聚焦北部片区 新闻列表
~~~——黄圃风鳝非遗体验馆揭牌,非遗技艺烹出文旅新滋味
~~~——
~~~——
~~~——

 
2025年11 21
乙巳年十月初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3版 2025年11月21日 聚焦北部片区 扩展 收缩 默认

东凤镇推动“亿元企业安家计划”,解决无自有工业土地或厂房企业用地需求
今年新增7家本土优质企业“安家逐梦”
广东中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灯具生产线。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11月19日上午9时,广东中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千新能源”)的办公区域内,印有泰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等的出口包装纸箱从茶水间一直堆到总经理办公室门口,将近10名跟单员在临时改装过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忙碌着,电话沟通、确认订单的声音此起彼伏。“今年1—10月产能和订单量同比涨了30%以上,仓库根本不够用,只能把我的办公室腾出来当临时储物间、跟单员柜台。”中千新能源总经理张巧巧笑着道出这份“甜蜜的烦恼”。

  地处中国家电“黄金走廊”,面对制造业企业高速发展中的空间瓶颈,东凤镇党委、政府迅速响应企业需求,创新采用“同时规划、同时报建、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产”的“五同时”模式,推动“亿元企业安家计划”持续落地见效,今年又新增7家本土优质企业顺利“安家”。这一政企协同的创新实践,不仅破解了企业发展瓶颈,更让东凤从传统“制造基地”向“智造高地”的转型路径愈发清晰。

  ■“亿元企业安家计划”促新厂房快速落地

  “东凤土地资源紧张,土地开发强度高,镇内现有77家亿元企业,约30家企业无自有工业土地或者厂房,企业安家需求较为迫切。”东凤镇党委委员刘佳介绍,为有安家需求的亿元企业精准供地,坚持制造业当家,助力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防止企业外迁流失,东凤镇党委、政府推出“亿元企业安家计划”,满足企业安家需求。“亿元企业安家计划”的核心创新在于“五同时”模式,通过政府统筹协调实现土地高水平利用,在有限空间内最大程度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在园区内部,东凤镇政府引导不同企业协同设计道路、消防、景观等公共设施,合理控制退让空间,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在园区外部,联动村集体及周边村民规划建设职工宿舍、食堂、商业区及现代生态农业等生活服务功能区,有效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这种模式让政府的统筹协调与市场的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创造发展条件,企业在优化布局中实现高效集聚,是营商环境系统化创新的重要突破。”刘佳表示。

  对于企业而言,“五同时”模式带来的效率提升立竿见影。家电龙头企业、中山市快美特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美特”)总经理唐行中深有感触:“以前装变压器、通水通电这类工程至少需要一两个月,通过政府协调,我们20天就全部解决了。”快美特厂区此前分散在10多个场地生产,仅租赁厂房就达几万平方米,管理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借助“亿元企业安家计划”,快美特目前正在建设7层、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新厂房,预计明年9月竣工使用,届时将整合分散产能,新增电热类产品线,产线数量将从目前的28条增至30多条。

  东凤镇工商联(商会)主席(会长)潘富华认为,“亿元企业安家计划”通过精准供地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彰显了政府支持实体经济的决心。“东凤作为‘中国小家电创新基地’,发展成就是政企同心、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各企业应把握政策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擦亮‘东凤智造’品牌。”潘富华说。

  ■“好政策”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

  近两年,东凤镇坚持“用地跟着优质企业走”,在“亿元企业安家计划”中为专精特新企业制定加分政策,已为铧禧科技、欧曼科技、快美特等10家专精特新企业供地,精准破解企业“无地扩产”难题。

  土地之外,东凤镇持续构建全周期、全链条要素保障体系,促进智能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人才保障方面,东凤镇出台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政策,明确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加分范畴,近两年累计为17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46个镇属公办学位,为企业留住核心研发团队筑牢后盾。在金融支持上,通过政银企对接会,推动银行量身定制知识产权贷、数字贷等金融产品,支持企业扩大研发规模。

  这些政策红利让企业得以安心发展。2007年张巧巧选择从古镇来到东凤重新创业,2019年由于抓住新能源风口实现起飞,截至今年前10个月企业产能已达1.8亿元,成为行业领军者。一方面,全产业链、充足配套的东凤镇是张巧巧的“创业旺地”;另一方面,企业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空间,承载更多产能。

  “我们现在租赁了3万多平方米厂房,分散在三四处,管理难度大,成本高,仓储空间严重不足,甚至要跟村集体协商临时租仓库。”张巧巧说,正是“亿元企业安家计划”让企业获得了土地建设机遇,让企业发展充满动力:中千新能源新园区厂房预计投建11层、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已于今年8月18日动工;目前已建至三层,预计明年7月验收、10月前竣工搬迁。“有了自己的物业,我们更有底气投入研发实验室,完善全产业链布局,每年30%的增长目标更有底气了。”

  截至目前,东凤镇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9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全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与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市前列,累计获国家专利奖项目12个,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

  ■从“制造基地”加速向“智造高地”转型

  “亿元企业安家计划”不仅是企业的“安居工程”,更是东凤产业升级的“强基工程”。除了东凤精工科技园外,卓越科技大厦、万洋科技城也充分体现了“五同时”模式的实践思路,这些园区通过汇聚优质企业,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推动东凤从“制造基地”加速向“智造高地”转型。

  新近动工的东凤精工科技园,更是这一转型思路的集中体现。园区通过引入产业链“链主”及专精特新企业,构建从研发到制造、从园区内部到外部的紧密协作网络,形成内部从“制造基地”加速,“智造高地”转型、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圈。刘佳介绍,园区企业将共建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基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既降低成本,又提升产业链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韧性与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当前,东凤镇紧抓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机遇,依托数字化培训学院开展培训,截至2025年10月已举办22期数字化学院课程,覆盖近300家企业,规上企业覆盖率超90%。

  “截至目前,东凤全镇已有超300家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育出1个数字化标杆工厂、4家数字化标杆车间。铧禧科技、美的、伊莱特等企业分别被认定为数字化牵引单位和链主企业,引领行业转型。”东凤镇工科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从分散生产到集约集聚,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东凤镇以“亿元企业安家计划”为抓手,用政策创新破解发展瓶颈,用要素保障筑牢发展根基,用产业协同激活发展动能。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在这里“安家筑梦”,东凤正逐步实现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本报记者 高倩荷 何腾江

  通讯员 邓清芙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