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经济 新闻列表
~~~——
~~~——
~~~——
~~~——

 
2025年11 27
乙巳年十月初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4版 2025年11月27日 经济 扩展 收缩 默认

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
  》》》上接01版

  ■幸福底色,书写温暖答卷

  急性胸痛抢救,生死时速。但对于唐古拉山麓的那曲牧民,冰雪阻隔,平均海拔约4500米,千里转诊绝非易事。

  随着一批批援藏医生入驻,当地心梗患者的命运被历史性地改写。今年5月,那曲市人民医院获授“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雪域高原又多了一条“家门口的生命通道”。

  健康中国,一个都不能少。

  “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亿万百姓的期盼,也是健康中国的建设方向。

  一组组数据,标示医疗服务的实效——

  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109万所;2025年,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82支国家巡回医疗队让高质量医疗服务惠及基层;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超5亿人次,减少群众垫付超5500亿元……

  一系列部署,聚焦关键、着眼长远——

  强基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促便利,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快落地;补短板,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

  让人人病有所医,中国直面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

  大山深处,重庆云阳县水口镇夜合社区。面对突发胸痛的村民,村医杜海兵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同步传至县心电诊断中心。

  看病方便了,药价降了,报销多了。这一幕,正是三明医改经验不断拓展的缩影。

  从一域试点到全国推广,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医改不断向深水区迈进。

  全面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多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覆盖490种药品,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多种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后价格降幅超过50%。

  医疗机构大量开展微创手术、日间手术,群众看病入院、化验检查的等候时间大大缩短,全国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73个,试点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多维度发力,改革双向奔赴。

  当健康成为发展的底色,幸福就有了更坚实的基石。

  “您之前拍过肺部影像吗?我们医院可以跨省调阅。”

  2025年11月20日,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启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青一边询问来自河北的患者,一边在电脑上操作。

  异地就医,未来无需携带厚厚一沓胶片,更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预计,2027年底前将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一张网”贯通。

  十年跋涉,健康中国从蓝图走进千家万户,落在一张张降价后的药单上、一件件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中、一次次社区医院的贴心随访里。

  ■步履不停,迈向全面发展新高度

  从应对常见病到呵护罕见病,阳光照进昔日被忽视的角落。

  难治性癫痫,小感冒就可能住进ICU,甚至拖垮一个家庭。如今,10岁的患儿亮亮规律用上药,发病明显少了,家人笑容一天天多了。

  由进口到国产,由全自费到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救命药”氯巴占片为上万患儿家庭筑牢生命保障线。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路向前。

  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破3亿。养老,一道全球性的“必答题”,如何破局?

  86岁的浙江绍兴柯桥区老人沈来水,不久前用上了社区配备的智能监护套装,居家就能享受24小时健康监测、远程问诊和紧急救助服务。

  到2027年底,基本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县域全覆盖;到2030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90%;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中国药方”努力守护好“夕阳红”。

  要长寿,更要健康,传统医药展现新魅力。

  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上,多国嘉宾品“古法新制”的中药茶饮,体验VR中医问诊。

  传统医药焕发新风采:太极拳、藏医药浴法等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中医药历史性地进入世界主流医学体系。

  到2030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设立中医馆;研究出台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等技术标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走出去”……解答时代课题,“中华瑰宝”将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4月,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从15个增至18个,新增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努力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网。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考验中国医师队伍的智慧和信念。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这个体现对医生尊重、关爱,行业自律促进的节日,走过8个年头。

  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护理人员和康复专家,让基层“有医生、有好医生”;建立更科学的职业发展和激励机制,让医者“能安心、愿奉献”……敬意背后,加速淬炼医务人员队伍,为的就是当好健康“守门人”。

  “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历史性任务非常艰巨,前景也非常光明。”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说,我们将努力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争取到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标志性贡献。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13天、19城,刚刚落幕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点燃全民健身热情。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一脉相承。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保障“有没有”到追求“好不好”,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建设健康中国,步履不停!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