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7版:“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中山”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新闻列表
~~~————杜鹃花里的红色基因
~~~——
~~~——

 
2025年04 09
乙巳年三月十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44  服务市民 引导生活
  A07版 2025年04月09日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中山”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扩展 收缩 默认

五桂山作证
——杜鹃花里的红色基因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初一(3)班 胡忠睿

  站在岐江游船的甲板上,晚风拂过江畔的古榕。父亲指着树干上暗褐色的疤痕说:“这是八十年前日军扫射留下的弹痕。”我伸手触摸这凹凸不平的树皮,岐江的浪花声突然变得震耳欲聋,仿佛听见了当年抗日物资船冲破封锁的汽笛。

  五桂山的杜鹃又红了。跟着研学队伍走进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一件件文物隔着展柜的玻璃向我们诉说那段雄壮的历史。讲解员阿姨说,1944年春节期间日伪军“万人大扫荡”十路围攻五桂山根据地时,战士们用智慧和英勇“牵制全面、击其要害、歼灭一路”,用五天时间就粉粹了敌人剿灭根据地的妄想,其中石莹桥的主战场上留下了战士们的滴滴热血。听到这些,我忽然明白,为什么这里的杜鹃开得格外炽烈——原来每片花瓣都浸染过战士热血的温度。

  历史课本上冰冷的年份,在中山变得鲜活。石岐老街上,骑楼廊柱间还留着“誓与中山共存亡”的标语残迹;横门保卫战遗址旁,渔民阿伯边补渔网边说:“我爷爷当年就是摇着这条船,给游击队送盐送药。”最震撼的是在珠江纵队纪念馆,看到战士用子弹壳做成的钢笔——钢铁铸剑亦能执笔,这不正是先辈们“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写照吗?

  暮色中的五桂山轮廓温柔,谁能想到这座铺满荔枝林的山岭,曾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钢铁屏障?妈妈手机里保存着去年我们重走英雄路的照片,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有老师,有志愿者,也有系着红领巾的我们。红领巾、红旗映衬着我们一张张笑脸,当《打靶归来》在山谷响起时,漫山杜鹃应和着歌声摇曳,那一刻,八十年的光阴在红色基因里实现了交融。

  下山的路上,纪念馆赠送的杜鹃花苗在我手心颤动。回到家把它种在阳台,每次浇水都会想起石莹桥的激烈战斗、想起抗日战士军刀上斑驳的“红绸”。从热血到杜鹃花、从红绸到红领巾,或许这就是传承——我们不必经历战火,但要让记忆扎根抽芽,让五桂山的故事,开出新时代的花。

  指导老师:卓华丰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