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火炬高新区环茂一路旁的天空似一块扎染布,蓝得有些惊艳。春风揉搓着蓝天不规则的衣褶,寂静如雾霭在华佗山林中袅袅上升,晨曦点点洒落在松柏林间的空地上。
大环村就是这样,自元末开村以来,已在华佗山脚静静地卧了六个世纪。我沿着环茂一路进村,只见村口牌坊上嵌着“大展鸿图齐献力,环溪今日尽朝晖”的烫金对联。贴着环溪,一排排碉楼拥挤地聚在村巷两侧。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是侨村的“胎记”。
我来到村中心地带的石鼓公园,一旁的大环抗日英雄纪念亭映入眼帘。亭名系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长欧初所题。旁边一块红色石碑上镌刻着大环村籍先贤英勇抗敌事迹及在抗战中牺牲的13位烈士名单和简介。石碑基座上刻有吴孑仁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从右到左,我的目光聚集在纪念碑上,一列一列地默念着烈士的事迹文字。抗日战争期间,大环人积极抗敌御侮,拥军支前的场景仿佛从这些文字中跳出,在我脑海中浮现起来。
“珠江洒碧血,西海颂丹心。”1938年10月,日寇侵略华南,广东告急,旅美华工出身的黎民惠的父亲,多次催促黎民惠赴美读书。他断然拒绝,复信:“际此山河半壁,民族生死存亡之秋。男焉能离国赴美。实不忍国土沦丧,同胞呻吟于铁蹄之下而独自偷安!”广州沦陷后,黎民惠同抗先队撤到四会县,又赴广宁成立县抗先队。1939年初,黎民惠被党组织派到中山第六游击区工作。出发前中共广东省委将黎民惠、关晃明等共产党员组成了一个党支部,他任党支部书记,与中山县党组织积极联系,协助开展群众工作,还培养了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1941年10月,日军围攻西海根据地,黎民惠在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1岁。
21岁,人生的花季,黎民惠的人生永远定格在这一年。黎民惠的人生正如《水问》中名句:“我愿意是一个伤痕累累的人,殉于对人世的热爱之中,以血泊酻我衷心敬仰过的大地”所言。石碑前的党旗浸染并昭示着共产党人黎民惠的忠魂。在后辈的仰望敬礼中,我们将永远追思英烈的忠魂。青松岿然,山河仍在;国之烈士,千古流芳。作为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我倍感当今生活的幸福。
作为中山市特色精品示范村的大环村,如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旅项目比比皆是,吕文成纪念馆、飞将军广场、华佗庙、红色会堂、东卡公园、官巷文创坊与石鼓公园等景点串珠成链。我漫步在幽静古朴的小巷中,在特色碉楼、广府民居中倾听历史的回响。然任凭世事万般更替,这份汇聚烈士们的情怀焕如新生,它将成为不熄赓续的星火,永世燎原。
东海扬尘,陵谷沧桑。今年适逢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凝望世事枯荣,吾辈少年青春烨烨如扶桑。时空长,星夜凉,我们终将长成国家所期待的青年模样,坚信奋进的力量,以小我之赤诚,点燃一腔炽热的家国情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上描摹朝阳。指导教师:胡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