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周映夏 图/受访者提供
■六次申请援藏,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中医适宜护理技术人员
从2017年到2022年,每次看到中山市卫生健康局下发的各项支援的通知,朱晓明都会第一时间报名,2022年是她第六次申请援藏,这次她终于通过组织的层层遴选,顺利入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如此执着,她说,“我家是‘医三代’,用我所学的知识为祖国、为边疆人民做点什么,非常地开心。”
在援藏期间,她先后担任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宣传办主任、体检中心临时负责人,除参与县医院及9个乡镇的护理质控、督导、培训等,首次在当地开设宣传办、体检科,先后协助当地医院率先开展增强CT、口腔科、二甲办、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入藏一年,她不单培养了一批护理人员,还培养出宣传人员、体检人员、中医适宜护理技术的人员。
当地干部和老百姓说:“只要有义诊、医疗保障,就能够看到朱老师!”她的足迹遍布了工布江达9个乡镇的六十多个村庄五十几个牧区,当地气候多变,环境恶劣,很多时候当地的干部都会有高原反应,何况她还要背着几十斤的药箱和抢救用物。记得那天是她的生日,早上八点她就出发去朱拉乡崩嘎贡巴牧场给60岁有合并症的老人进行疫苗接种工作,工作完已近深夜12点,同去的领导干部都很心疼她,一天没吃饭的她却说:“我吃一碗方便面就当过生日了。”
平时生活中,她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参加植树节、全国漂流联赛、自行车骑行等活动,还经常到村里去给老百姓送药品、给孩子们带吃的,每天笑容挂在脸上,当地干部和老百姓都非常喜欢她。
■主动请缨,用大爱守护雪域高原的安康
去年8月8日,西藏吹起战疫的号角,工布江达县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在抗疫期间朱晓明勇挑重担,主动请缨,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将老西藏人民的“缺氧不缺精神、辛苦但不叫苦”发挥得淋漓尽致。
朱晓明先是协助县里培训规范核酸采样、穿脱防护服流程、标本规范送检、终末消毒等工作,并带队先后到各个乡镇,早上5点下各个乡镇核酸采样,并且每到一处,采核酸结束后都主动培训当地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穿脱防护服等院感知识。同时也倡议其他的援藏医疗队员在各自的乡镇点对点进行院感知识实操培训。
去年8月16日,工布江达县白朗村出现第一例疫情,她连夜请缨报名带队入驻工布江达唯一高风险区白朗村(海拔4200米)。山区寒冷气温变化多端,都是坑坑洼洼的山路,经常是4、5点就起来冒着大雨和严寒去上门采核酸,面对这一切困难,朱晓明没有退缩,坚持为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及驻村工作人员做防护服、手消毒、消毒液配备环境消杀等培训20余次,到隔离人员家中去查看消毒隔离情况,5天即控制住源头,直至带领队员安全撤离,未发生一例院感,为工布江达县抗疫胜利取得了关键性与决定性的作用。
刚从白朗村回来,还没休整完的她看到拉萨疫情告急,需要支援,她得知后马上申请报名驰援拉萨。当时在拉萨当地医务人员院感非常严重、物资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她经常穿上防护服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靠吸氧、吃速效救心丸、安眠药才能睡三四个小时,第二天又和队友准时出现在方舱。有一次在方舱消杀中,因为穿着防护服背着80斤的消毒水,她摔了一跤导致尾骨骨折,只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又穿上防护服上阵。
前段时间,朱晓明已经完成她一年的援藏使命,回到了中山。当有人问她,这么艰苦的环境,如果还需要你去,你还会选择去吗?她说:“如果组织还能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义无反顾!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守护好雪域百姓的一方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