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作品 新闻列表
~~~——
~~~——
~~~——
~~~——
~~~——
~~~——

 
2024年06 14
甲辰年五月初九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8版 2024年06月14日 作品 扩展 收缩 默认

冲口底色
冲口村百年古榕。明剑 摄
  黄祖悦

  沿着平坦的水泥路,一行文人墨客撑着各样花伞,漫步在田间。他们的周边,大片金色和黄绿的水稻相间。各色蝴蝶、蜻蜓在绿野花间欢快地嬉戏,轻盈地飞舞,时而点一点风中摇摆的稻尖。从伶仃洋吹来的海风,穿过稻浪,滤掉了腥味,变得清清甜甜。

  这一片风水林,应该是中山南朗街道冲口村的核心吧。几棵百年古榕,站在冲口村的最高处。它们虬髯飘飘,像百岁老人一样慈祥。它们用自身的形象告诉我们,什么是价值,什么是永恒。风吹树叶飒飒作响,空气中微微润湿的花草飘来清香。“榕议事”,这是冲口村议事的地方。周围,没有更高的山和树可以依靠,这些高山古榕必须自己承受百年的风雨洗礼,心甘情愿地庇佑着天下苍生,默默地为人们遮风挡雨。这百年的风雨,成就了它们的坚韧和无畏。要想叶茂,首先要根深。深深地扎根,才能拥抱风雨,才能迎接阳光和彩虹。而今,根深叶茂的它们,发达的根系,并没有安闲地躺进地下的功劳簿,而是依然挺立在风雨中,为枝枝叶叶垂范。根、枝、叶和谐相携,共享阳光。

  我们一行来到武侯祠,这规模,是我见到的最大规模的武侯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耳边传来一位文友的吟诵声。“等我们驻村,带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这里一起诵读《出师表》。”诸葛孔明如果在天有灵,知道他这份耿耿忠心流传千古,该有多么欣慰!

  今天的梁氏宗祠,古韵悠悠。规模不小的梁氏宗祠,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来访者。儿童节当天,《半山听雨》《梨花颂》《酒狂》《江山无限》……古琴声,二胡声,和春雨一起浸润心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冲口,为六月而歌》,古今诗韵,端午的屈子情怀与乡村振兴的时代旋律相得益彰。类似的宗祠,冲口村竟有24间。24间宗祠,24部家族奋斗史,也许这些同样隐藏了关乎家国社稷的天下事。

  低调,是冲口的底色。同样低调的,还有孙家祖宅。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他的祖先竟然最先在这里驻足。孙家祖屋,孙家井,用它们的默默无闻,记录着冲口村在中华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而中山作家村的“心一书室”也隐藏了当年心一公建祠的动人故事。当年,孙中山先生的祖父为何迁居?冲口人为何保留孙氏祖宅?此外,还有一条条老街,一样的青砖瓦房,一样的青石板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当周边都建起高楼、工厂,发财致富奔小康了,冲口村难道没有过心动?可它依然保留着一片葱茏的田园,稻穗飘香。留下来的冲口人,是怎样的内心恬静,怎样坚守着这一片土地?

  它,东临珠江口,西接著名的左步村,与网红的崖口村为邻,却宁静,安详,田园绿韵,鱼塘鸡舍。古榕下的老人们,笑容沉静。他们深深浅浅的皱纹里,同样掩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冲口村,低调而神秘。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