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陈小丹的名字是在《潮州日报》上,记得是写她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一篇散文,后来常常在报刊上看到她的作品,但只是零星的阅读,几天前,收到她寄来的《凳子上的月亮》和《漫,时光》两本散文集,系统地阅读了。
印象最深的,是她给读者摆了满满了一桌子潮州美食……
这两本集子里一共收录她写的散文100篇,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28篇,说明饮食在小丹心中的位置。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些美食小丹都吃过,否则难以写得如此精致,甚至,不少美食她应该亲自操厨过。
卤鹅、牛肉、墨鱼、螃蟹、鲤鱼、鱼生、橄榄汤、豆浆、粿条、青菜粥、苦瓜还有草粿等等。尝过美食之后,来一杯潮州工夫茶解解腻是最好不过了。这个,集子里的《凤凰之茶》《茶,慢时光》《一杯茶的俗世》同样有体现。
这与她浸润在潮州这“世界美食之都”有一定关系。俗话说“食人酒肉托人福”,食了这座古城N多美食,自然要为这座小城留下点什么。当然,她不但吃了古城的美食,还尝试了他乡的美食,好多的时候是与他乡的美食进行横向联系的。“货比三家”还是古城的美食美,这不仅仅是“谁不说俺家乡美”的美丽辞藻,而是真真切切的“美”的存在。
某种意义上,她是借助美食努力写出对这座小城的一份独特感情。
散文往往体现在对生活的再现,通过记忆与思考来体现一种精神,使它来源于真实又高于真实,体现出作家的一种心灵场景。
小丹不仅仅是写了美食,还有生活,还有工作,当然也有回忆。记不清哪位大家说过这么一句话:“回忆是散文的支点。”集子里好些文章是与作者的成长有关,这个成长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成长,更是阅历上的成长,智慧上的成长,字里行间有着她的视角,有着她的思考,或者说是具有某种哲理性。集子里的《当好新时代的女史》《凳子上的月亮》《少年左右铭》等无不显示了作者的心灵场景,或者说体现了作者的审美价值。
同一种事物,在写作中,有时会多次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特别是结成集子之后,这是要把握得好的,否则就容易有雷同之感。作品中有些事物是多次写过的。如:写牛肉粿条有《最“潮”的牛杂粿条》《潮州人的灵魂美食:百变粿条》《一帘幽梦牛杂粿》;写卤鹅有《木头车上的卤水鹅》《凉拌卤鹅肠》;写手拉壶有《吴锦全的壶里春秋》《品茗观壶记》《月影瑞兔》《虎壶》《吉祥龙韵》《壶痴壶梦》,还有上面的“茶”系列等。她对此的把握度虽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会引发读者去探寻彼此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去探寻为什么要多次地写这些事物,去探寻其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