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专题 新闻列表
~~~——
~~~——
~~~——
~~~——

 
2024年10 22
甲辰年九月二十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4年10月22日 专题 扩展 收缩 默认

永兴桥:
深圳现存唯一的三孔石拱桥
永兴桥。 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文物名片

  永兴桥,位于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工作站桥头村,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永兴桥为三孔石拱桥,长50米,宽3.4米。全桥用花岗岩条石砌筑,结构严谨,造型美观,朴素大方。上有栏杆,东西桥头各有一对小石狮,桥面正中间的栏板上浅浮雕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图案。桥墩上下游两侧平面皆为三角形,桥墩上设有方孔。

  古有清明上河图,今有新桥永兴桥。

  清平古墟在深圳颇为知名,是新桥人一个骄傲的存在。古建筑群里,最美的当属永兴桥,这是深圳仅存的一座古代三孔石拱桥。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从寂静的古桥走过,石板的纹路已被磨平,留下坑坑洼洼的地方,仿佛听到车轮嘎吱嘎吱碾过。而桥头憨态可掬的石狮,似乎诉说着这一方石桥的故事。

  地处河海交汇之地,清平墟是旧时松岗、石岩、沙井等地的物资集散地,也是最早期宝安西部经济贸易网络的前身。清平墟鼎盛时期,店铺达百家,经营范围覆盖数十个行业。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盛况,堪称深圳西部“清明上河图”,更成为新桥街道商贾文化发源地的有力印证。

  这里处处残存着岁月的痕迹,在蛛丝马迹间都可寻觅到清平古墟曾经的繁华。商铺人去楼空,老式门板见证着往日人声鼎沸的光鲜时光。昔日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熙熙攘攘的场面,如浮光掠影近在咫尺。

  “丝带绕桥双玉树,碧伞护坛一文昌。”这副百年对联完整描绘了昔日清平墟外围景观。新桥清平墟原住民陈应寿老人说,那时的清平墟最“旺相”(热闹),当铺、米铺、文纺、香厂样样齐。码头船只来往如梭,每年端午节各村派来队伍敲锣打鼓扒龙舟。

  永兴桥的背后更有一段倡捐建桥的佳话,而这也成为新桥慈善地标“心桥”的构思启示。据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当时永兴桥是往来要冲,自康熙年间建成后日久倾颓,后乾隆年间乡贤倡捐重建。

  从木桥到石桥,见证繁华也经历岁月沧桑。“到了我们这一代时,拖拉机往桥上过,把桥压坏压塌,变成危桥,好长一段日子,人走过也担心桥会塌下去,看着真是可惜。”陈应寿老人在《何处是家乡——沙井墟镇居民口述史》一书的讲述中提到,新桥是块宝地,历朝出大官,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出资修路建桥,为子孙后代造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新桥的曾汉良在县里当领导,见到永兴桥塌了很心痛。于是,他和村干部、公社干部开了好多次会,出钱出力,后来动用各方的力量筹集资金,把永兴桥重新建起来。曾汉良自己不留名,但村民都知道这件事。

  宝安日报记者 胡小娟

  来源:宝安日报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