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作品 新闻列表
~~~——
~~~——
~~~——
~~~——
~~~——
~~~——
~~~——

 
2024年12 25
甲辰年十一月廿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4年12月25日 作品 扩展 收缩 默认

访澳门冼星海纪念馆
  ◎于芝春

  在澳门,参观冼星海纪念馆,不仅让我收获到意外的惊喜,更是一次心灵上的触动。

  说来也惭愧。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我是从小唱到大的,还有许多名曲也耳熟能详,但对于这位20世纪中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伟大的“人民音乐家”的生平经历,了解得不够详细。

  冼星海纪念馆,为一座带花园的两层西式别墅,外表浅蓝色。在仲夏的路边,高大浓荫的榕树下,并不是很显眼。而且,门面有些拘谨,墙上“冼星海纪念馆”的牌子不大,一不留意很容易就错过了。

  建筑的前身,曾作为原澳门特区政府高级公务员寓所。经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精心整修和策展后,改造成纪念馆,并于2019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献礼。

  建立冼星海纪念馆,其意义即在于以此为契机,通过这位音乐家的人生道路、精神品格和艺术成就的展示,为后代保存文化记忆,树立学习榜样,同时焕发人文精神,优化文明生态,更好地推动澳门文化艺术的发展。

  纪念馆供访客免费参观的有两层。二楼是展览厅、探索空间、多功能厅等。一楼馆内还设有儿童音乐知识区及多媒体互动游戏,室外小花园里立有冼星海的雕塑,由澳门艺术家黄家龙创作的。

  纪念馆小而精美,资料和影像非常详实。展品有冼星海的证件、手稿、小提琴、日记、书信、钢笔和演出服等。

  这天,馆内的访客不多,和我同时进去的还有三位学生模样的女子。她们观看了一圈,感觉走得有些匆匆,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自拍、互拍。但她们的动静很小,并没有打扰到我。所以,当三个女孩请我帮忙拍张合影时,我欣然应许。镜头里是她们赏心悦目的笑容,无拘无束的青春。

  我在《黄河大合唱》的歌声中,慢慢地走,仔细地看。

  文物和图片都反复地观看后,时间尚早。我就坐在屏幕前,安静地将讲述冼星海生平和成就的纪录片,从头到尾地看了,看了两遍。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孕育于镜海莲舟一位渔家女的怀抱。他的一生,是刻苦学习、勤勉实践的一生,是努力奋斗和献身民族的一生。在短暂的四十年里,为我们留下了大量音乐作品。他的乐曲中有着对中国命运的深度思考,对民族精神的高度礼赞,对民众团结奋战的极力呼唤,对人类未来的无限憧憬。他笔下的每一个音符,都彰显出一位人民音乐家的爱国情怀、社会担当、思想境界和人格力量。

  七十多个寒暑逝去,我的耳旁犹震响着黄河的“怒吼”,心头仍奔涌着黄河的“巨浪”。在“红日照遍了东方”的新时代,十四亿“自由之神”在纵情地放声歌唱。

  走出纪念馆,穿过人行道,我站在镜平学校的校门边。这是一所爱国学校,自新中国成立开始,就把升国旗的仪式一直坚持到现在。此时,放学的学生们或三五成群,或跟随着家长。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像是打开了内心欢乐的闸门,奔涌而出。

  当五星红旗升起,相信这些澳门特别行政区未来的建设者们,心中都会回响着“红日照遍了东方”的旋律。他们一定会为冼星海的诞生地而自豪,一定会倍加珍惜与冼星海的因缘际会,将之视为澳门的荣光。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