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上海、江苏、河北等地通过协助龙头企业定制研发实验室、提供技术服务平台、加快企业培育孵化等形式,加强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全方位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以及技术突破等多方面推动下,逐步实现从传统向创新的转型升级。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9.3%,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为11.3%。把握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趋势,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生态体系,推进生物医药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具有重大意义。
从全球视角来看,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期。一些发达国家持续加大生物创新药研发投入,创新药成为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生物创新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际化水平呈现持续提高趋势。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力度的科研经费投入,也离不开创新主体在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具体到我国,随着创新药研发政策的推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得以有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这主要体现在创新药物收入占比提升、产业链协同加强、国际化布局步伐加快等方面。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生态也逐渐成熟,形成包括科研上游、制药装备等多个新兴板块。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合作开发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今年7月份,《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审议通过,药品审评审批机制得以进一步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举措,降低了研发成本,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产业集群与技术平台建设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我国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设立。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研发环境。企业的创新药审批时间大幅缩短,为其快速抢占市场奠定基础。相关政策还鼓励企业“走出去”,通过优化海外投资环境和国际合作机制,助其拓展全球市场。
从地方政府角度看,近年来不少地区在完善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加快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和促进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进程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资金支持、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有的地方通过专项基金和研发补贴的形式,为企业在创新药物、新型医疗器械以及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提供了充足保障,大大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特别是在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等关键领域。
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部分企业反映,一些政策执行中存在部门间协调不够的情况。又如,部分企业在新药审批过程中仍面临政策环境复杂、审批周期不确定等问题。此外,资金分配精准度不高,导致部分中小企业不易获得有效的流动性支持。针对此,有必要从多角度入手,健全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政策体系。
一方面,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系。发挥制度优势,着力攻克战略性、基础性、共性技术难题,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创新。提升政策工具的协调性和持续性。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确保企业在规划长期发展战略时有所依据。
另一方面,优化机制,提高资金分配精准度。通过加强资金支持的精准性,确保其能切实用于企业产品研发与服务创新过程中。应以科学的资金分配和绩效评估机制,保证创新型企业获得持续的政策支持,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建立完善国际化,优化海外投资和国际合作环境,推动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坚持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展开合作,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原载《经济日报》,作者系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产业学院执行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