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理论周刊 新闻列表
~~~——
~~~——
~~~——
~~~——

 
2024年12 30
甲辰年十一月三十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4年12月30日 理论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网络思政视域下青年大学生政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陈洁 陈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空间已成为信息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阵地。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的主要参与者,其政治素养的提升对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思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以其便捷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为青年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

  ■一、网络思政视域下提升青年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意义

  网络思政通过生动形象且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更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的形式传递给大学生。这种方式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国家发展大局,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对政治学习和参与的热情。

  网络空间信息繁杂,真假难辨,给大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判断带来了严峻挑战。网络思政依托官方渠道和权威媒体,指导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它不仅为大学生提供准确可靠的政治信息,还通过专业的解读和分析,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这些信息的内涵和背景。

  网络思政还鼓励大学生勇于探索未知,敢于创新实践,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使他们在面对未来挑战时能够展现出更为出色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

  ■二、网络思政视域下青年大学生政治素养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泛滥,真伪难辨,影响政治认知

  1.信息过载与筛选困难:网络空间的信息量巨大,各类政治、社会、文化信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网络。大学生在获取这些信息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这种信息过载的现象,不仅增加了大学生的信息筛选成本,还可能导致他们错过重要的政治信息,从而影响其政治认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政治敏锐性与批判性思维缺乏: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信息时,缺乏足够的政治敏锐性和批判性思维。他们往往只关注信息的表面现象,而忽视其背后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这种缺乏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现象,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这种缺乏政治敏锐性的表现,也可能使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舆论压力时,容易失去立场和原则,被不良信息所左右。

  (二)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制约政治参与

  1.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缺乏兴趣,认为其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学习动力。这不仅阻碍了他们对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吸收,更使得他们在政治素养的提升之路上步履维艰。

  2.参与度不高:大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参与度普遍偏低。他们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灌输,缺乏主动思考和探讨的积极性。这不仅限制了他们政治视野的拓展,更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现象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政治参与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缺乏热情,认为政治与自己无关,不愿意参与政治讨论和实践活动,这不仅制约了他们政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更使得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难以承担起应有的政治责任。

  (三)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影响教育效果

  1.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部分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讲授、讲座等。这些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缺乏生动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往往过于笼统和抽象,缺乏针对大学生的具体需求和特点进行的设计。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不仅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更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困惑。

  3.技术手段运用不充分:在数字化时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提升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部分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却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这种不充分的技术手段运用,不仅限制了教育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更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网络环境复杂,监管难度大,影响教育环境

  1.网络监管难度大: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网络监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在监管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做到全面覆盖和及时响应。

  2.网络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侵害。这种淡薄的安全意识不仅使得他们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更使得网络思政教育的氛围受到破坏。

  (五)评价体系不健全,激励机制缺失,阻碍政治素养提升

  1.评价标准单一化: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政治素养、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导致评价标准单一化,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政治素养水平。

  2.激励机制不足:部分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奖励制度、荣誉表彰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这导致学生缺乏持续学习和提升政治素养的动力,影响了教育效果。

  3.反馈机制缺失: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学生难以了解自己的政治素养提升情况,也无法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这导致学生在政治素养提升过程中缺乏方向感和目标感,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三、网络思政视域下青年大学生政治素养提升的路径

  (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培养人才的骨干队伍,新时代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工程”任务,这要求队伍成员不仅要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还需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紧跟时代潮流,同时深化网络技术培训,确保教育手段与时俱进,更有效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

  在网络思政视域下,高校应持续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打造渗透式、多维度、人设化的教育内容体系。这包括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格局,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为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需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优化评价奖励机制,激励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思政活动;加强舆情应对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和谐稳定。

  (四)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定期分享学生在校表现及思想动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思政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等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讲座、分享会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想引导和职业规划指导,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格局;鼓励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网络平台记录服务时长、分享服务心得,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五)拓展国际视野下的网络思政教育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组织大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文化交流项目等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分享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在网络思政教育中融入网络安全、信息甄别等内容,提高大学生防范网络谣言、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通过这些措施,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作者分别供职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和广东药科大学)

  本文系2024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024WLSZ04)研究成果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