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作品 新闻列表
~~~——
~~~——
~~~——
~~~——
~~~——
~~~——

 
2025年02 14
乙巳年正月十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8版 2025年02月14日 作品 扩展 收缩 默认

元宵节
  ◎贺爱保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元宵节了,这应了一句: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快!现在的人,衣食无忧,过年过节快乐开心,日子从指缝间悄悄流逝。

  在家乡,每年元宵节,县城会举办耍龙舞狮猜灯谜的庆祝活动。在县一中教书的兄长,一到元宵节就打电话邀请我们全家人去县城看热闹。可今年,为了生计,我不得不在初十就启程返回广东工厂上班了,家乡元宵节热闹的场景只能在视频里欣赏得到。

  其实,在我小时候,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元宵节是父母口中的小年。每年的正月十五,母亲早早吩咐父亲取下炉炕上方的最后一块名叫“团鱼”的腊肉。母亲用热水把“团鱼”洗得干干净净,看见“团鱼”由墨黑逐渐变为金黄色,小小的我喉咙里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唾液。“团鱼”其实就是猪尾巴那块肉,大小得看宰年猪时屠夫师傅的心情和主人家的吩咐。有的“团鱼”七八斤重,这是比较富有人家留的;一般家庭,宰年猪时割的“团鱼”四五斤重。

  母亲把洗干净的“团鱼”切割成四等份,放入大锅里炖煮。父亲挑选几个丰满肥厚的白萝卜到家门口的小溪里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把萝卜切成军旗般大小的萝卜丁。大铁锅里的水开了后,母亲揭开锅盖,一股浓浓的肉香弥漫整个灶屋,令人垂涎欲滴。母亲把切好的萝卜丁倒入大铁锅中,盖上锅盖,用文火继续炖。半个小时后,母亲用筷子轻轻地戳了戳腊肉皮,见筷子能戳穿腊肉皮了就熄火。把炖好的腊肉放在案板上,切成晶莹剔透的薄薄一片。母亲拎一块肉递给我,温和地说:“三伢子,今天过小年。小孩子用心努力把书读。”

  元宵节当天的午饭,是一年中比较丰盛的一餐饭。吃完饭后,母亲把剩下的腊肉放进坛子里,把萝卜丁舀进酱缸里。

  如今,物质丰富了,元宵节这个名词随着时代的进步,深深植入家乡人的脑海中。

  我坐在广东工厂宿舍的床边,望着窗外那轮不算明亮的月亮,思绪却飘回了家乡。手机屏幕亮起,是兄长发来的元宵节视频。视频里,县城的街道张灯结彩,耍龙舞狮的队伍浩浩荡荡。舞龙的汉子们身着鲜艳的彩服,将一条巨龙舞得活灵活现,龙头高高扬起,龙须随风飘动。舞狮的人也不甘示弱,那狮子时而跳跃,时而伏地,还能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引得周围观众阵阵喝彩。猜灯谜的地方更是热闹非凡,一张张写着灯谜的纸条挂在红色的丝线上,人们围在那里,或低头沉思,或热烈讨论,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看着这些画面,我的眼眶微微湿润。这时,宿舍门被敲响,同宿舍的工友小李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几个汤圆,笑着说:“嘿,今天元宵节,我刚煮的,一起吃点。”我接过汤圆,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虽然身处异乡,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份来自工友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吃着汤圆,我和小李聊起了家乡的元宵节。小李来自四川,他说他们那儿元宵节会有“偷青”的习俗,年轻人会在夜里去别人的菜地里偷摘几颗青菜,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收获好运。我听着他的讲述,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充满趣味的画面。原来,在不同的地方,元宵节有着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这些习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却久久无法入眠。小时候元宵节的温馨画面和如今工厂宿舍里的点滴交织在一起。我想起母亲递来的那块腊肉,想起兄长热情的邀请,也想起了工友递来的汤圆。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却承载着满满的亲情和友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但心中那份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对传统节日的眷恋,从未改变。

  也许,元宵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那些热闹的活动和美食,更在于它像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们与过去、与家乡、与亲人紧密相连。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那份对团圆和美好的向往,就能在这灯火阑珊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幸福。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