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作品 新闻列表
~~~——
~~~——
~~~——
~~~——
~~~——
~~~——
~~~——
~~~——

 
2025年04 25
乙巳年三月廿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8版 2025年04月25日 作品 扩展 收缩 默认

点点灯火
  ◎林小兵

  秋夜,我与友人相约攀爬凤凰山。从山脚下的长南迳古道出发,一路上借着微明的星光,半个多钟我们就登上了海拔近五百米的顶峰凤凰顶。

  透过浓浓的夜色向南望去,我看到了这个城市与白昼里完全不同的一幕。远处的港珠澳大桥在伶仃洋上蜿蜒,一盏盏桥灯组成了一条明亮的光带,穿透黑暗往香港方向延伸。珠澳连接区域那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夜色中不停闪烁,高低明灭,有的间隔开来,有的连成一片。俯瞰着这夜色中的城市,此刻虽冷风吹拂,但那次第点亮的万家灯火,还是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于是我想,人这一辈子,究竟会遇到多少让自己刻骨铭心的灯火?

  小时候,我总喜欢在某个雨夜,打开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电灯,让温暖的颜色填充到房间的每个角落,小小的心也会被简单的快乐所填满。长大后,走南闯北,经历过无数暗夜,亦看到过暗夜里亮着的点点灯火,那些灯火,总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勇气。

  很多时候,灯火就像人生中熟悉的坐标,冥冥中好像有一把刻刀,为灯火背后那些渐逝的光阴刻出温暖的轮廓。

  从市区到高栏港工作已经两年多。两年多来,我对港区的每一条路已经再熟悉不过。从站部到码头执勤点,往返一次大概十公里,这是我日常巡查的里程。我清楚这路上的每一个节点,就像对自己心跳的节奏一样了然于胸。

  虽是周末,港区却是灯火通明,码头那高大的龙门吊架映入眼帘,一艘巨轮正在卸货,好一派热闹景象。旁边就是翻滚的南海,这些日子以来,我已记不清多少次站在码头边,凝眸眺望这夜幕下的大海。

  港区的夜通常海风呼啸,夜晚巡查时,我看到四处通明的码头,岸边高耸的岸吊和龙门吊运作不停,万吨巨轮静静停靠在泊位上,地灯、射灯、探照灯、指引灯,船上的、车上的、吊塔上的……形形色色的灯火让整个港区涌动着无限生机。

  而远处那忽明忽暗的灯光,大抵是渔舟,又或是已开始启程的远洋航船。这个时候,涛声隐约,海风拂面,一股腥膻之味扑鼻而来。这样的气息,有别于大漠戈壁,有别于草原林海,有别于高原雪峰,专属于此刻翻腾的潮汐,以及这通宵达旦的点点灯火。

  返程,再次经过那片茂密的林地,黑暗里我居然看见了几点萤火,一点、两点、数点,在草丛里不住地扑腾着,那柔和的光线让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两年前刚到这里的时候,我曾见过一次这岛上的萤火虫,之后便难觅踪迹,想不到今晚再次得见。这渐近深秋的深夜,在完成勤务之际,我就这样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记忆当中,我还见过广西三江山村里那明明晃晃的灯火。在那大山环绕的侗族山区,夜黑似乎是一种让人无助的黑暗,山风吹来沙沙的声音更是让人感觉凄清。毫无疑问,此时那一束明亮的步道灯光,足以让山村人民精神一振,似乎找到了光明的出路。即使它没有城市的灯光那般绚丽,但它保证了出行安全,也会坚定山里人对生活的信心。

  时代会铭记奋斗的足迹,足迹会记住那些往来的点点灯火,而灯火是包裹记忆的襁褓,照亮岁月长河里每一段跌宕起伏和急湍险阻,让那些涌动的浪花变得无比晶莹透亮。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