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有三种农产品远近驰名:荔枝、菜心、丝苗米。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我和一班文友来到位于增城朱村的国家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采风,大开眼界。
我们走进丝苗米原产地朱村稻田公园片区,观看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参观了丝苗米产业文化博览馆、清风半两-丝苗里民宿,然后在农庄品尝丝苗米鸡饭。上菜前,一煲白饭端上来,煲盖一开,几百平方米的屋里一下子弥漫着醉人心扉的暗香。
“哇,这就是100块钱一斤的丝苗米。”
“雪白,细长,颗粒均匀。太好了!”
作家们感叹不已,还没有上菜,就争先恐后吃白饭。每人一碗,入口一试,终生难忘。柔软中带有舒适的韧度,口感里有着留齿的甘香。温饭香味浓郁,冷饭依然柔滑、可口。
“太好吃了,我要打包给老婆尝一下。”一位作家把煲里还没被挖走的两瓷羹白饭小心翼翼地装起来。
增城丝苗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一位法号叫“半叶”原名叫廖弘的高僧,被凤凰山万寿寺主持推荐到了云母都(今增城朱村街)丹邱村白水山的栖云寺。这里山林茂密、瀑布飞泻,长期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加上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实属风水宝地。他定居下来,化缘、耕田、种地。他把各处收集来的优良稻谷品种通过杂交的方法,培育出一种特别好吃的优质稻米叫“寺庙米”。由于米粒尖细、苗条修长,米泛丝光、晶莹洁白,米香可口、柔软适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老百姓便叫成了谐音“丝苗米”。
如今,万亩丝苗米田园景区,一年四季,特色分明。
春天,连片的油菜花招蜂引蝶,香飘四野。夏天,碧绿的稻田连绵起伏,碧波荡漾。秋天,金黄的田野稻穗飘香,景色迷人。冬天,空旷的稻田变成了精彩的艺廊,稻草人向你挥手致意,各式各样的艺术造型栩栩如生。
水泥铺成的机耕路两旁花红草绿,风格独特的观光亭四周树木苍翠。田边,整齐的村居栉比鳞次;远处,墨绿的群山莽莽苍苍;头上,蔚蓝的天空白云飘荡。微风吹来,游人神怡心旷。
每到周末,稻田公园游人如织,十分热闹。附近还有七彩澳园、稻梦空间、白水山、遇稻里、丝苗米产业文化博览馆等景点,让农业游、乡村游、郊野游、亲子游成为时尚。
十月的朱村,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产业园田头,仿佛走进了花草飘香的公园。路边停车场停了不少车,笔直的田埂上不少游客正在观光、拍照。我们看到的农民和游客脸上都荡漾着甜蜜的微笑。
如今,随着增城丝苗米的香越来越浓、越飘越远,广大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