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谢谢您,我差点以为病情好不了,现在终于能安心上学。”近日,15岁的王同学(化名)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复诊时,与父母一起为医生送来锦旗,表达感谢之情。
一年前,15岁的王同学(化名)全身布满红疹、瘙痒难耐,因为误诊病情一直未能好转,并持续加重。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的“侦查”下,他被确诊患有少见病——“色素性痒疹”。经过精准治疗,目前他已痊愈。
15岁的王同学(化名)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平日里,他热爱运动、性格开朗。然而,一年前,他的背部开始长出红疹。一开始,他与父母都以为是皮肤过敏,买了药膏进行涂抹。
然而,他的病情没有好转,红疹甚至蔓延至全身,红斑、丘疹、丘疱疹等长得密密麻麻,让他感到瘙痒难耐。
这一年里,父母带着他跑了多家医院,诊断结果大多是“皮炎”或“湿疹”,用药后治疗效果不明显。近日,王同学和父母抱着希望,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
接诊的皮肤科医生张阳冰仔细查看王同学身上的症状,发现这些红疹与常见的湿疹有所不同。结合王同学略显清瘦的体型,以及正处于学业繁重期的学生身份,张阳冰考虑他可能患有少见病——“色素性痒疹”。
随后,张阳冰一边安排进一步检查,一边启动经验性治疗。一周后,折磨王同学一年之久的红斑丘疹明显消退。接下来,王同学的皮肤病理活检结果,验证了张医生的判断,他被确诊患有色素性痒疹。经过两个月的规范治疗和营养调整,王同学身上的皮疹已全部消退,仅剩下淡淡的色素痕迹。
虽然色素痕迹还需慢慢淡化,但对于王同学来说,摆脱红疹的困扰让他已感到如释重负,学习生活不需再受影响。
“该疾病的典型表现为出现密集的红斑、丘疹或丘疱疹,瘙痒剧烈,皮疹消退后遗留网状或线状色素沉着。”张阳冰表示,这个疾病的症状易与皮炎、湿疹、花斑癣等混淆,因此也容易被误诊。
据悉,相关文献资料数据显示,该疾病的平均误诊时间长达17个月。
该疾病应如何治疗和预防?对此,张阳冰提醒,该疾病的药物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炎药物如米诺环素,治疗效果显著,早期干预可避免色素沉着。同时,在生活调整方面,患者需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如每餐多食米饭、改善营养状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接诊50多例色素性痒疹病例,年龄范围是14-46岁,患者以学生及减肥的中青年女性为主。
“色素性痒疹的误诊率较高,但如果能被及早识别,治疗起来并不复杂。”张阳冰提醒,中青年人群中有减肥、体形偏瘦、多汗等诱因,出现躯干部位的红斑、丘疹、丘疱疹等症状,并且常规按湿疹方案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警惕色素性痒疹的可能性,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