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山市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召开。会上,对中山市2025年获评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并回顾了过去五年各项重点工作及成果。
■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
大会郑重宣读了表彰决定。143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与先进集体获表彰。2020年以来,全市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其中,我市的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药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心总监,制药高级工程师马宏亮等5人获评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刑事技术所副所长、警务技术一级主管张雷等16人获评2025年广东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2个集体获评2025年广东省先进集体;刘洪海等72人获评中山市劳动模范称号,陈锦彪等8人获评中山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山华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0个集体获评中山市先进集体称号。
会上,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符姜燕宣读中山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倡议书。她表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劳动创造,全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为加快打造具有中山特色、中山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控制系统的中山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林守金表示,将继续勇当科技创新“排头兵”,做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播种工”和青年职工成长的“领航员”,共同锻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中山高技能人才“铁军”。
“戴上奖章的那一刻,我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中山市先进工作者、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发展科四级主任科员尹慧表示,作为全市“工改”战线的一员,奋斗者的脚步不会被土地束缚,他们正用今天的汗水浇筑中山明天的产业脊梁。她将不忘初心,继续以实干和担当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山市劳动模范、中山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仓管员郑涛涛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做好“传帮带”——利用多年的快递行业经验,带领团队提升服务能力。比如,通过分享实操技巧、优化配送流程,让新人快速成长。同时积极探索“快递进社区”等新模式,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效率,服务好每一位市民。
■为企业送技添福利,搭平台促职工发展
“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山市总工会联合深圳市总工会开展的‘劳模工匠助企’行动第一站就来到我们公司。”大会代表、武藏精密汽车零部件(中山)有限公司总务科系长、工会专职副主席曹宁表示,作为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公司一直面临设备能耗高、成本压力大的问题。劳模专家团队经过实地考察,提出了光伏发电的解决方案。如今,该公司在厂区全面铺设了光伏设备,有效降低了能耗成本,实现了显著的降本增效。
截至目前,“劳模工匠助企行”行动已组建服务队24支,惠及企业1216家,激发企业经济效益7395.5万元。
大会代表、中山康方生物医药HR专员黄婉红表示,工会经费返还让企业活动更丰富多元。“除了保留篮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新增的歌唱比赛、健康讲座让员工生活更精彩,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都明显提升。”
据统计,五年来,市总工会本级向镇街总工会和企业基层工会下拨工作经费约1.19亿元;落实企业减负政策,返还小微企业等工会经费约2.87亿元,惠及企业2336家。同时,实施困难职工精准服务“三个百分百”,累计发放慰问金1748.08万元,帮扶困难职工10726人次。
“市总工会这五年来搭建的技能展示平台,让广大一线职工有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广东省劳动模范、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陈正民表示,他将继续挖掘更多年轻工匠,特别是要推动传统工艺与数字化设备的深度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五年来,中山市总工会通过“香山工匠杯”等千余场技能竞赛,覆盖职工超百万,培育“香山工匠”81人;投入847万元实施数字素养提升等专项计划,帮助6520名职工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开展数字工匠等特色培训545场,惠及5.75万人次。首届劳模工匠创新成果展吸引19.5万人次观摩106个创新项目。
在此背景下,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44.9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99万人,占比从28%提升至37%。
■暖心服务护航新业态,更高质量服务职工群众
“从衣食住行到子女养育,工会都给予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上个月我们就有快递小哥参加了工会组织的无人机操作免费培训并取得证书。”大会代表、广东省先进女职工、中山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邓晓燕表示,工会从送清凉活动关爱到设立专门法律咨询点,再到技能培训,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五年来,市总工会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建成新业态基层工会169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6.77万人;新业态行业工会代表制试点26家,工会代表达186人。同时用心打造“四季送”等工会服务品牌,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六送”专项行动;积极推进职工服务阵地建设,建成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151家。
邓晓燕还建议,可增加流动体检点、完善户外驿站功能并加强心理疏导服务,便于户外工作者及时找到休息点和医疗服务站,感受更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