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艺评 新闻列表
~~~——
~~~——​——中国式现代化的跨文化叙事
~~~————电影《坪石先生》观后感
~~~————​从电影《南京照相馆》看南京大屠杀

 
2025年09 24
乙巳年八月初三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5版 2025年09月24日 艺评 扩展 收缩 默认

起初,你并不晓得结局
——电影《坪石先生》观后感
电影《坪石先生》剧照
  吴丽莉

  电影《坪石先生》上映了。对于这部电影,我本没有抱太大期望,选择去看它,主要是想进一步了解那段历史,看完之后,发现它比想象中好。电影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山大学为躲避战火,迁至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坪石镇,后来日军再度逼近,中大师生又被迫分散迁徙的故事。

  每当遇到好电影,我就会庆幸,这个世界有人有能力把美好的事情传播,真好。好电影是什么?不是营销、不是票房,好电影就是好电影,《坪石先生》就有一种老派的好,它是抗日战争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但采用了一种稀缺视角,展示了主战场之外的另一面。百年前,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老先生在临终前给予子女的教导是:“身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这片土地是有责任的。谁应该让它变好?难道,那个人不是你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担当,毛主席曾说:“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作为知识分子和教育家,坪石先生们没有投笔从戎,而是以笔为矛、以书为盾,用气节筑起精神堡垒,用风骨守护中华文脉。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讲台即战场,他们不是战场英雄,却是文明脊梁,他们坚守学问道德、坚持学术研究,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完成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展现了崇高的学术追求和卓越的人性光辉。

  同时,这也是一部人物传记片,是一批知识分子的群像传记。身处乱世,广大知识分子也是困难的、艰苦的,但如果过多地聚焦于苦难的表达,观者会被巨大的负面情绪吞噬,所以电影采用了一种温情脉脉的叙说,大师们即便生活拮据、食不果腹,但永远神闲自信、从容笃定:说话不疾不徐,衣服干净整洁,无论是长衫还是西装,都熨得服服帖帖。他们闲时会切磋棋艺、讨论书法,在家仇国恨背井离乡的日子中,仍然一手烟火,一手诗意,甚至在躲警报的慌乱之时也透着几分不羁,尤其是主人公黄际遇,永远让人觉得妥帖,这种健康的人性传达比纯粹的抗战苦难片要智慧得多,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历史回响,更是对当下“教育家精神”的深刻追问。

  导演甘小二本身也是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他有感于80年前坪石山水之间的弦歌不辍,所以将这段历史拍摄出来。这部电影就像一封当代教授们写给教育先贤们的“情书”,甘导谈到创作动机时说:“文脉的传承缘于坪石先生们的守护,如果当时没有坚持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华南众多学校的办学水平就无法达到如今的高度。当我了解这段历史后,就迫切希望把它拍摄出来,以传记电影的形式影响更多人”。

  讲到传记,历史好像已经很长时间跟文艺画地为牢了,其实,让优秀的文艺作品去讲历史,效果会更好,比如电影《霸王别姬》,就比耳提面命用大道理写出来的历史教科书要深刻得多,但是,如何把历史巧妙地嫁接到电影中,保证真正的历史介入不会导致电影的美感被瓦解,这就需要导演超凡的执导水平。

  这部电影表达了高级的光影美学,摄影尤其棒,有很多美妙的镜头语言。作为战乱背景的叙事,影片采用了低曝光画面,压抑而沉郁。故事游走于岭南的古街老巷中,镬耳屋、趟栊门、小桥流水,采景讲究、注重构图,每一帧都很有中国传统古典意境:夜漏沉沉、花阴寂寂,薄薄的初雪覆盖着大地,清冷的色调、清冽的空气,飘零孤寂,望人在天北。

  电影采用了粤语对白,用粤语讲述广东人的故事,可以让观众与故事脉搏更好地同频共振。粤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加之文人讲粤语,之乎者也、古韵悠长,娓娓而动听,而市井里的俗语既俏皮又精准,鲜活生动,非常过瘾。

  片尾,远去的村庄慢慢变黑以至消失不见,心头,却有灯火渐暖。百年以后,坪石的青山仍在,水也仍绿,在当下这个平安祥和的时代,眼下这些人,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历史对于他们,也似乎毫无意义,而风骨、胸襟、情怀这些词更是模糊迷离,但有些东西进了心里,就是一辈子,虽然浑然不觉,却早已深入骨髓。不为其他,为电影背后那些真实生活过的知识分子,诚心推荐。

  (作者系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