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理论周刊·论丛 新闻列表
~~~——
~~~——
~~~——

 
2025年09 30
乙巳年八月初九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5版 2025年09月30日 理论周刊·论丛 扩展 收缩 默认

小学阶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德育课程实践研究
  周敏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教育的核心使命。小学德育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基石般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德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其兴趣与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存在局限。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的新热点。将其引入小学德育课程,就像是为其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使学生跳出单一学科限制,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素养,锻炼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从教育发展来看,它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让德育课程更具活力,为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和新路径,有助于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小学阶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德育课程实践的研究背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需从小、从学校抓起。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整合多学科资源,围绕核心价值观主题开展多样活动,能帮助学生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具体体验与行动,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对学生适应终身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打破学科界限,以项目任务推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多学科知识相互交织,学生的沟通协作、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有力促进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当下,基础教育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有趣且具挑战性的项目取代传统机械作业,学生通过实地采访等方式自主探究,减少了书面作业,在轻松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强调深化教学改革,开展综合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能将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入项目,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以立美育德、强身健体,策划组织培养思维,团队协作提升品德,参与设计、展示发挥审美创造力,参与实践锻炼劳动技能,全方位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五育并举。

  ■二、小学阶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德育课程的理论价值

  (一)变革课堂模式,创建跨学科学习新路径

  我们的课堂不局限于教室,根据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迪茵湖生态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引发真思考,激发实践欲,促进深度探究。除了走进迪茵湖生态园等实践基地,还可以与社区、博物馆等合作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强调协同学习,引导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探究中,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记录发现、合作创造等方式开展项目探索,发展高阶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力。

  (二)重构课程体系,探索项目化教学新策略

  我们秉承“育有趣灵魂,办温暖教育”的办学理念,尊重小学生爱玩、爱想、爱动的天性,对田园实践课程、艺术赋能课程、科学畅想课程、传统文化课程进行科学的融合,构建多个主题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跨学科的主题项目化课程学习中,在持续深入的项目探究中,健全心智、张扬个性、激发灵性,形成创新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三)强调合作学习,找寻多元化评价新形式

  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性学习,以项目作品、劳动成果、问题解决路径图、项目汇报展演等形式,将学习的过程和成长的收获转变为可视化的成果并进行公开分享,同时基于师生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再探究和再改进,以任务驱动学生真实探究,以多元化的评价衡量学生能力、品格、素养的养成情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发展。

  ■三、小学阶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德育课程的特色及做法

  (一)跨学科与项目化学习结合

  1.丰富的德育课程和校园活动

  教师在跨学科项目中发挥着引导作用。近年来,我们借力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德育课程实践,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例如,开展“嘉宝果课程”“刚好‘玉’见‘米’课程”“艾在秋天里”“马铃薯很忙”等项目,引导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合作的幸福,在“诗词中的四季”“迪茵汉服节”“经典诵读”“帐篷阅读”项目里,教师引导学生从语文诗词赏析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别具一格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科学思维、实践能力等。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我们举办了非常多的具有迪茵特色的校园活动,比如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及演讲比赛、环保服装设计比赛及现场展示,前往中山市南部垃圾分类工作站参观,在校园里设立垃圾分类驿站,以此强化垃圾分类、节约环保。在一系列活动之后,环保意识如同一颗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从前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每一片纸屑、每一个塑料瓶的珍视,并且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真正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2.独特的学习体验

  跨学科课程与项目化学习的巧妙结合,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学习天地的大门。

  从一年级的无纸笔评价项目学习开始,孩子们就踏上了一段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学习之旅。在这个过程中,语文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拼音和汉字,数学也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数字运算。通过游戏化的情境设置,孩子们运用数学知识计算购买文具的花费,用语文的表达能力描述物品的特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评价。

  五六年级的帐篷阅读活动则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充满梦幻与想象的阅读空间。在这里,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帐篷的搭建原理和户外生存技巧。学生们围坐在帐篷里,仿佛置身于故事发生的场景之中,以旅行者的角色穿越时空,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冒险,知识的边界在阅读与实践中不断拓展。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学生们不仅获得了全方位的生命感知,拓宽了视野,增强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党爱国爱校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二)课程建设与德育管理结合

  1.教学评展一体化模式

  三四年级的经典诵读教学展评活动中,学生们与历史对话,和文学相拥。他们以朗诵者的身份,将情感融入诗句;以创作者的身份,为诗词选取配乐、编排动作;以研究者的身份,探寻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校园文明行动”项目里,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组织和开展活动。而评价环节,不仅有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参与度的评价,还有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自评促使其反思自身行为,互评则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同时,我们展示在项目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事迹、照片等,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并且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平台展示学生创作的文明标语、手抄报等成果。同时,学校管理层面制定详细的文明行为规范准则,如课间文明休息规范、食堂就餐文明规范等,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形成教学引导实践、评价促进改进、展示激发动力、管理保障落实的一体化闭环模式。

  2. 小初高贯通培养模式

  小学阶段侧重于通过趣味性强、体验式的跨学科德育项目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例如开展“迪茵故事大舞台”项目,结合语文童话故事阅读、美术童话场景绘画以及品德课上对故事中美德的讨论,让学生初步认识诚实、友善等品德。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拓展,以“历史人物的品德传承”项目为例,从历史学科角度了解古代名人的高尚品德,通过语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悟,在艺术表演中诠释这些品德,并且在学校管理中设置相关的品德实践任务,如志愿者服务等,将品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高中阶段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的道德剖析”项目,结合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社会学的调研方法等跨学科知识,对社会热点道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和辩论,同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公益项目策划等,从小学到高中形成一个连贯、逐步递进的德育课程体系,实现无缝衔接。

  3.师生共同成长模式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项目活动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跨学科知识和项目化教学方法。例如在“科技创新与传统美德融合”项目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需要学习前沿的科技知识,并挖掘其中与传统美德相关联的部分。同时,在德育管理方面,教师学会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德育培养计划,提高了德育管理水平。对于学生而言,在参与项目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品德修养,综合能力也得到锻炼。比如在“汉服节”项目里,学生要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查阅资料、布置展台、现场展示等参与其中,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而且师生之间通过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促进双方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共同成长。

  小学阶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德育课程实践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显著特色。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应进一步优化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小学德育教育开辟新的道路,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同时,应持续探索跨学科资源整合与项目化学习的深度融合方式,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提升小学德育课程的质量与效果。

  作者系中山市迪茵公学教师

  本文系中山市迪茵公学小学部2023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2023JKDY117、2023年中山市重点立项课题A2023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