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国铁集团所属中铁集装箱公司还在哈萨克斯坦、德国等国家设立境外子公司,与当地深化合作,共同开拓双向货源。更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中欧班列去、回程开行基本均衡,综合重箱率基本稳定在100%,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五五”规划建议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完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布局”“提升中欧(亚)班列发展水平”。
西安浐灞国际港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持续发挥好中欧班列综合带动作用,强化西安集结中心“枢纽对枢纽”开放功能,推进港贸产城融合发展,构建“物流+贸易+金融+产业”的中欧班列经济圈,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丝路共赢:从“物流通道”到“经济走廊”
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内,机械臂有序作业,运输带依次轮转。在这里,平均每20秒就有一台洗碗机组装完成。
“中欧班列物流优势吸引我们企业落户在这里,从2022年投产到今年9月底,已有23.96万台白色家电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中亚、欧洲等地。”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艮介绍,顺着他手指的方向,1公里外便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钢铁动脉延伸,经贸往来加密。中欧班列连接起一条立体、高效、多维的贸易通道,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
在重庆,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整装出发,搭乘中欧班列驶向德国杜伊斯堡;在河南郑州,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经中欧班列抵达荷兰鹿特丹;在浙江义乌,装满玩具、家居用品的中欧班列驶向西班牙马德里……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全球好物”亦便捷而来。“通过中欧班列,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面粉7天就能运到西安,比原先快约18天。”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东萌说。
伴随声声汽笛,哈萨克斯坦的冰淇淋、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格鲁吉亚的红酒、俄罗斯的果汁和红肠……这些“异域特产”乘着中欧班列而来,丰富了国人餐桌。
物畅其流,货通天下。国铁集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0日,中欧班列累计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
货畅而业兴,物通则情浓。中欧班列如同一座桥梁,不仅使经贸往来更加便捷,也促进了文化融通与文明对话。
今年上半年,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首发开行。行程中,非遗技艺展演、文创产品制作、中医药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民众参与,让这条钢铁丝路肩负起促进文化交流的新使命。
11月10日,中国(陕西)—跨国公司产业合作大会在西安举行,180余家跨国公司共聚灞河之畔。大会展厅外,一张印有中欧班列路线图的展板吸引企业代表驻足。
匈牙利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监事豪伊纳尔考·若尔特看着展板说:“以前从新闻中看到过中欧班列的消息,今后希望我们的产品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拓展更加宽广的市场,实现共赢!”
同心携手向未来。中欧班列正以不息动能激活亚欧物流脉动,为全球发展注入澎湃力量,不断开创开放合作新局面。
新华社西安11月17日电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