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建设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而具备基本的素养,是其干事创业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时期,党员干部应当具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修养、有真才实学、敢担当为民、守党纪国法等基本素养,并以此干事创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
■一、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如果理想信念缺失,精神就会缺“钙”,思想就会滑坡,意志就会薄弱,干事创业就会迷失方向、缺乏动力。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员干部是党的重要“肌体”和骨干力量,不仅要有理想信念,还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理想信念,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主要表现为政治立场不坚定和干事创业动力不足,有的在原则性问题上态度暧昧、不敢亮剑,有的在干事创业上精神懈怠、“躺平”懒政。党员干部应当志存高远、坚定理想,“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革命年代,无数革命先辈胸怀为民族独立的理想而不屈不挠、英勇斗争;新时代,更需要党员干部胸怀为国家富强的信念而努力奋斗、勇立潮头。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很难战胜艰难困苦,也很难取得辉煌成就,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会激发出努力奋斗实现目标的强大动力和磅礴力量。
■二、有道德修养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基石。立德修身,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内涵,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我国选贤举能往往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正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修养,对于个人和国家而言,十分重要。党员干部倘若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即便掌握再渊博的知识、再高深的学问、再高超的本领,也难成大器,更不要说为民造福。古人云,“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因此,秉持仁、义、礼、智、信的良好道德,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必然要求。
明德修身,是党员干部从政为民的重要底色。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要立德修身、公道正派,忠于党和人民,胸怀人民、胸怀天下,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修身、正己,是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品格。要始终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志报国、为党奉献,勇于担当、服务人民,严以律己、慎独慎微,以高尚的道德修养为底色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有真才实学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者,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引领者,因而必须有真才实学,否则不能胜任工作任务。善为与业绩,是检验党员干部真才实学的最好方式。党员干部要学识渊博、本领高强,既要有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也要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本领,以真功夫、硬本领闯出新路、干出成就、造福百姓。倘若缺乏真才实学、无过硬能力本领,往往在工作中目光短浅、谋划不足,在决策时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在遇到风险挑战时惊慌失措、手足无措甚至临阵脱逃。
当前,世界日新月异、风险挑战并存,党员干部要有干事创业的知识、方法和本领,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要补齐知识和能力短板,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解决好认知局限、视野瓶颈、能力不足等问题。要不断提高知识技能、增强能力本领,应对好“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确保在风云变化中做到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谋篇布局中用活“脑子”、找准“靶子”、开对“方子”,从而有力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四、敢担当为民
担当,是党员干部的应有之责。党章明确规定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我是谁”“为了谁”的根本性问题。这必然要求党员干部担当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意识,要在急难险重中勇挑重担、主动作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政治本色勇于为党、为国、为人民担当奋斗。带头敢作敢为,做到知、信、行统一,不推诿扯皮、不推卸责任,摒弃“佛系”“躺平”思想,杜绝庸政、懒政、怠政现象。“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增强担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职责使命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担起党之使命、国之重任和民之期盼。
为民,是党员干部最纯粹、最崇高的品格之一。作为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应保持公仆本色、为民服务,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筑牢为民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身体力行为民服务。“一枝一叶总关情”,保持赤子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人生最大功绩。俯身于基层、深根于人民,倾听民间疾苦声,真正“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以百姓心为心、同人民共患难,切实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五、守党纪国法
遵守党纪国法,是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的基本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章为准绳,把党纪国法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各领域,要求党员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党员干部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遵守党纪国法是他们基本的准则,应当纪法于心,厚植纪法观念,以党纪国法严以律己、严以厉行。
遵守党纪国法,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优良品格。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不仅是人民安居乐业所盼,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条件。党员干部是执纪执法的主要实践者,要自觉提高纪法意识与素养,运用纪法思维和法治方式干事创业。从严加强自律、接受他律,锤炼坚强党性,保持政治本色。扬善惩恶,除恶务尽,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祛除私心杂念。时刻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之理,杜绝违法乱纪行为,永葆清廉本色,始终如一遵守党纪国法。
作者供职于中共清远市委党校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