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实践:“顺手”之善,汇成文明江河
“您好,中山!我们在中山,‘顺手’传递爱!”
当情景剧《顺手的事儿》的演员们在天津的全国性舞台上喊出这句口号时,一句朴素的“顺手的事儿”,瞬间超越了舞台,成为新时代劳动者担当与一座城市温情的生动注脚。这部12分钟的情景剧,艺术地浓缩了中山市推动约2.5万名网约配送员从“穿行者”向“合伙人”转变的生动实践。
剧中故事源于中山的真实场景:美团骑手汤育彬、黄家文在配送途中遇见车辆侧翻,毫不犹豫停车救援。这“顺手”的善举,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舞台上,源于现实的“随手拍”参与治理、暖蜂驿站获得服务等细节,生动诠释了新就业群体与城市之间深刻的“双向奔赴”与“情感共鸣”。
现场观摩的思政工作者表示:“动人的故事传递出思政的温度,而这份温度源于扎实的生活土壤。”据中山市文化馆戏曲干部田金刚介绍,创作团队在市委宣传部的统筹下,与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专项小组,“反复研读案例,力求将基层治理的政策逻辑,转化为真切的人物情感与戏剧冲突。”参演人员来自市青少年宫、沙溪初级中学等单位,他们演绎身边人、身边事,情感真挚自然。剧中“伟人故里,博爱之城,中山与您同行”的台词,有效引发了观众共鸣。田金刚深有感触:“这次创作让我们认识到,思政工作不仅是政策传达,更是价值传递与情感共鸣。这为我们未来挖掘本土题材提供了宝贵方向。”
■守正创新:“五个融合”构建“大思政”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巧妙比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如何将“盐”溶解于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中山的答案是“五个融合”。
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关键在于与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场域深度融合。
》》》下转06版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