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4年07 03 甲辰年五月廿八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城事|悄然闯入枕头角 倾听硝烟战时事

作者:李鑫 时间:2022-10-17 16:24:46

神湾镇北部有一个村域面积约0.22平方公里、因其地形似枕头而得名的枕头角村,现属于外沙行政村。如果站在高处,或者从远处看向枕头角,映入眼帘的大多为低矮楼房,这些楼房的外墙大多被粉刷成白色、米黄色、棕色等淡系颜色,一如这个村庄给人的第一印象——宁静且闲适。


村口枝繁叶茂的大树像一个卫士一样守护着枕头角村的安宁。(摄影|明剑)

不为众人所知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小村庄,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司徒毅生、梁其颖、郑吉、周增源和林仲鲁等中共党员活动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掌握了保良卡中队的控制权,打通交通线,血战日、伪军,阻击来犯之敌。1957年6月,枕头角村被广东省评划为“抗日游击区”。

革命战士机智御敌

现如今,枕头角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我们费了一番周折,辗转找到了革命战士林仲鲁的两位后人,一位是林仲鲁的女儿林展玲(排行老四),现在跟随儿子、儿媳一同居住在东升;另外一位为林仲鲁儿子林子正(排行老五),他从澳门退休后回到枕头角村养老,并在村边开办了一家稻满堂食店。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好的人,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说。”林展玲今年72岁了,因为年长些许,她与父母一同生活的时间要比其他孩子长些,因而对于父亲的故事如数家珍。闲谈时,林展玲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林仲鲁打游击战时的故事。


枕头角碉楼在抗日战争时作为秘密传递情报的联络点,每逢节假日,这个碉楼都会吸引一批批游客参观。(摄影|明剑)


林仲鲁之女林展玲女士展示家里的老照片,讲述父亲林仲鲁的故事。(摄影|明剑)


位于枕头角村里的中山缤纷园艺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欧洲市场,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蝴蝶兰育种基地,目前正在神湾镇支持下积极申报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摄影|明剑)

1942年的某一天,林仲鲁在枕头角从事秘密革命工作的消息被敌人知晓。敌人来抓他,因事发突然,来不及躲避至山林,林仲鲁只能与村民一同来到碉楼躲避抓捕。这时候,敌军放出狠话,如果林仲鲁不出来,全村的村民都要遭殃。林仲鲁为了保护村民的安全,主动从碉楼走了出来,而村民得以安全返回各自家里。林仲鲁被敌军捆绑在碉楼旁的大树上拷打逼问,威逼其承认中共党员身份并说出其他中共党员的下落。

林仲鲁任由敌人拷打,坚决否认自己是中共地下党员,并与敌军周旋。时间逐渐接近黄昏,林仲鲁观察到敌军的警惕性有所松懈,他立即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通过厨房后门成功逃到后山的茂密草丛里躲藏起来,然后利用晚上天色昏暗的时机翻越山林逃到深湾。为了躲避敌军追杀,林仲鲁辗转多个地方,以教书的身份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掌握保良卡中队

枕头角村不远处是磨刀门水道和岐江河(石岐河)的交汇处,抗战时期这里设有一个哨卡,名为“保良卡”。

1940年底,中共党员卢德耀、郑康明、郑乃行、郑玉伦等在外沙藕围租田耕种,站稳了脚跟。1941年春,地方党组织通过林仲鲁的关系,派郑乃行和吴玉麟、郑杨奇、郑玉余等4人租耕了保良卡附近的藕围60亩水田。同时,五区区委通过林仲鲁,利用其堂兄弟林章发的关系,先后派党员梁其颖和郑吉等以带枪入股的办法,掌握了国民党五区联防大队驻在保良卡的一个中队。为了便于领导,五区区委书记司徒毅生在枕头角村当挂名教师,实由郑吉代课,公开关系是舅甥关系。随后,又通过统战关系,把保良卡这支队伍归白石环十八乡的地方武装,又安插了卢少彬、郑玉伦等一批中共党员进入这个中队。保良卡成为打通中共中山本部县委和八区(今珠海斗门一带)区委乃至顺德、粤中地区的重要交通点。而枕头角村的小碉楼就是该中队驻扎的地方。

随着中山抗日游击队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五桂山区开展民主建政,在谷镇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这支队伍成为谷镇区民主政权的武装,后改编为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雪花中队,中队长郑吉、指导员郑永辉、副中队长周增源。

1945年5月9日,日军联合伪军、顽军对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发起来势汹汹的“扫荡”,周增源率领雪花中队30多名战士在附近的南龙阻击敌人,掩护珠江纵队司令部及主力部队向丫髻山方向转移。任务完成后,周增源率队向铁炉山转移隐蔽,但在菠萝园遭遇日军,与敌激战,终因敌众我寡,周增源等30多名雪花队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老区故事历久弥新

曾经的战争痕迹无处可觅,现如今,枕头角已经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每逢节假日,枕头角碉楼总能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观摩。这里,曾经是林仲鲁与村民们躲避抓捕的地方,也曾经是村民们用于防卫及抵御贼匪的地方。现如今,它穿越历史而来,自2021年6月份装饰一新后,成为当地党史学习教育好去处。


村民利用晴好天气在晒制榄菜。(摄影|明剑)


村口的榕树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枕头角村的风风雨雨。(摄影|明剑)


航拍枕头角村,这个小村庄给人感觉是宁静闲适。(摄影|范钟炜)

碉楼外墙残留的弹孔依然显眼,与周围风格各异的崭新民房形成鲜明对比。我们从碉楼正门后沿着阶梯往上探索,发现枕头角碉楼内一共三层楼,每层楼都做了不一样的布置,或摆放了物件,或贴有历史宣传资料。走到最顶楼参观,还能看到射击孔内架有“迷你”炮台,生动重现了旧时碉楼的进攻、防御用途。

从枕头角碉楼走出来,一路往村口方向行走,可以看到沿途绿树环抱,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如同一把天然的绿伞,为来访者洒下一片阴凉。不到十分钟,我们便来到了枕头角村的公共活动场所,公共洗手间、篮球场、锻炼器材、党建活动中心等,各类公共设施应有尽有。

时代变迁,曾经的革命老区“蝶变”为和平年代的红色教育基地。每逢周末假期,前来参观的市民群众络绎不绝,现如今,这片革命老区已经肩负起了新的使命任务,将在新时代发挥它独有的作用。

( 陈伟乐、赖景行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 文智诚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