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4年04 27 甲辰年三月十九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镜头|荷而不同

作者:张展 时间:2022-05-15 15:57:03

在离郑集思家不远处有一座颇具爱琴海风格的法式餐厅,二楼有郑集思常临的座位。每天下午两点半,他信步至此,绿野清风恰正好,一杯咖啡慰才思,泛舟书海,乘致笔耕,人生一乐。任凭世界纷扰喧嚣,一隅得所,就是锚泊心灵的港湾,就是精神登陆的左岸。郑集思是一位多栖艺术家,在小说、散文、歌词、诗歌、戏剧等领域均有成就。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均诞生于此。

虽说此时是他一天写作的开始,此处却是他每日打卡的第二站点。他的头一站,不是在紫马岭公园的荷塘,就是在博爱七路与广澳高速交接处的湖畔。自退休后,他常常带着照相机在这两处散步,四季更替,晴雨晨昏,兴之所至,趣之所寄,荷盛釆生机,荷枯撷凄美。


自己的空间。(摄影|郑集思)

著名的爱莲者,古有周敦颐、唐皇李隆基,现代有朱自清,外国有心甘情愿自堕于莲池色彩泥沼而幸福得不能自拔的莫奈……至于以荷入诗入画的名人名作更是不胜枚举。看得出来,郑集思也爱荷。

有别于其它视觉艺术,摄影不可以“闭门造车”,创作者必须在现场。摄影是一门行动的艺术,然而,仅有行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思考。纵观今日以荷为题的艺术创作,摄影俨然成了对荷花涉猎最多也最为泛滥的领域。如何在“荷”这一千古选题中找到脱颖而出的新意?就此问题,我与郑集思有过严肃的探讨。


照影瑶池。(摄影|郑集思)

就荷而论,何谓泛滥?是谓创作者对大自然的简单搬运,千篇一律的“甜腻”使然。创作者若缺少个人的独立思考,其作品必然是平庸的泛影流光,雷同他人也雷同自己。以时下的数码科技在摄影设备上的应用,又何啻拍出清晰度高、运光亮丽的影像?艺贵于新。唯有力求新意,方能不落窠臼。另辟蹊径,是艺术创作的自然法则,不走固有的熟路才能出奇出彩。

“荷而不同!”郑集思如是说。由此可见,他的起点不可谓不高,着手伊始就站在摄影艺术的新格局里思考与言说。从一开始只注重荷的光影形态写实,渐次转向意涵的内化外张。求新求变需要勇气,更需要创作者的自身素养。深厚的文化涵养和不同艺术领域上的经历,让他在摄影创作上抓住了通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跨界游走而得举一反三之灵妙。对郑集思而言,拍一荷池艳照已难心满意足。在谋定而后动的拍摄过程中,画面的视觉研判与营造已是其大局谋划后的顺理成章。

郑集思摄荷,不拘泥于惯有的表现手法、场景取舍和被摄主体选择的线性单一,其氛围的营造天马行空。他将画面的时空、主体类别顺手拈来,交错运用,以文学构想,以诗性建模,以蕴籍画意呈现……简言之,他不固守陈规壁垒,视荷而不同荷,力求新变。这,也许就是郑集思摄荷起步虽晚却早入化境之缘由。

内秀于心,外毓于行,行则求新求变,是为艺,是为道。


◆《中山画刊》编辑部
◆文:张展
◆图:郑集思
◆编辑:文智诚、刘永盛
◆二审:明剑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