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拾起那传承千年的毛笔,铺开一张洁白无瑕的宣纸,蘸取浓稠的墨汁,用一笔一画、一撇一捺缓缓勾勒出一个个灵动的汉字,感受心灵的宁静和文化的传承,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我在笔墨间专心修行。
初识书法,是在那阳光斜洒的午后。一股淡淡的墨香从书房中飘出,我轻轻推开门,探头望去,只见爷爷手持毛笔,在宣纸上行云流水地游走,留下一道道或浓或淡,或枯或润的墨迹。我被这份魅力深深吸引,决定踏上书法学习之旅。
真正开始学习书法后,我才意识到这条路并不轻松。从最基本的握笔姿势到一笔笔简单的笔画,握笔的手总是不听使唤,无法驾驭毛笔的轻重缓急,写出的字歪歪扭扭,毫无章法。面对挫败和枯燥乏味的重复,我打起了退堂鼓,便问爷爷:“现在都用电脑打字,为什么还要练书法呢?”爷爷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书法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一笔一划的规矩里有我们做人的道理,你要静下心来,好好练。”于是,我学会了耐心和专注,在一笔一划间寻找平衡,在提按转折中琢磨规律。我逐渐掌握楷书、行书的结构与神韵。
随着技艺的增进,我开始尝试不同的书体,爷爷让我临摹苏轼的《寒食帖》。起初,面对《寒食帖》那苍劲有力的笔锋,跌宕起伏的笔势,富有变化的墨色,我感到无从下手。在临摹时,我不得不放慢速度,逐字逐句,一笔一画耐心揣摩。这个过程是枯燥而漫长的,但每一字我都用心去感受它背后的情绪,尝试着用自己的笔尖去捕捉那份沧桑与豁达。
随着临摹的深入,我仿佛穿越千年,见到东坡先生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他身处破旧的小屋,听雨打海棠,碾作花泥,心中发出“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的苦楚;仰头喊出“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的悲凉。但观其书法,其笔势跌宕起伏,气势奔放,错落多姿,一气呵成。东坡先生将心境情绪融入墨迹的点划线条变化之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连,浑然天成。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变化万千。这不禁让我感受到诗人在困境中寻找诗意,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不公。
临摹《寒食帖》不仅让我练习了书法,也使我学会了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体会到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哲学。每当我沉浸在那苍茫的墨色中,都会有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在,让我在笔墨间寻找到归属感和自豪感。
回望书法学习之路,虽有挫折和迷茫,但更多是收获与成长。当我再次提起毛笔,我心中满是感激,书法陪伴在我的生活中,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