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近五年来,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之际,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一万众期待、举世瞩目的历史性盛会,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这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历史主动。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必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科学制定和持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自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我国至今连续编制和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个个五年规划(计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如同一颗颗珍珠,跃入时代的浪潮,串起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璀璨项链,为把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提供了坚强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个“五年规划(计划)”就是一种“中国式长期主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抓住难得历史发展机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时期。《公报》中指出“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阔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了良好开局。
二、“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公报》中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未来五年,我们怎么看?应该说,我国发展环境必将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预料因素增多。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未来五年,我们怎么去干?全会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既聚焦科技创新突破、产业转型升级,也关切民生改善、生态保护,还关注祖国统一大业、强军建设目标等等,《公报》所明确的七大主要目标和十二项重点举措都是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的,绝非轻轻松松、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为此,我们更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应变识变求变,持续用力、持续深耕、久久为功、脚踏实地,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把“十五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规划好实施好,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三、如期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关键在党
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首要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公报》中指出“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管党治党越有效,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就越有力。”只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局面。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漫漫征途是星辰大海,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上,唯有接续奋斗才能不负重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作者系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