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有近2亿未成年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7%。网络已成为广大未成年网民探索世界、学习成长的“第二空间”,但也潜藏着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数字暗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提升网络素养,既要政府部门持续加强监管治理和宣传教育,也要学校、家庭、企业等社会各界共同发力。即日起,中山日报、中山+推出《“‘未’爱守护 E路同行”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栏目,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举措和成效,凝聚社会共识,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清朗的网络天空,让每一颗童心在数字时代安全翱翔。
本报讯(记者 李颖奇 王云)8月19日,中山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联合工作室揭牌暨“‘未’爱守护 E路同行”主题活动在中山海外传播中心举行,正式启动2025年中山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主题活动。会上,“中山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联合工作室”揭牌成立,积极探索“1+N”工作模式,构建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法治宣传工作合力,共同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坚实屏障。
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近2亿未成年网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逾97%。网络空间在成为未成年人成长新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沉迷、违法信息侵蚀、个人信息泄露等系列风险。
在此背景下,市委网信办牵头设立中山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联合工作室,并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教育体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挂牌“中山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驿站”。联合工作室创新采用“1+N”工作模式。其中,“1”是指联合工作室,由市委网信办统筹推进,联合各成员单位强化未成年人网络工作,形成常态化协同机制;“N”是指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驿站,立足各单位职责,整合庭审警示教育基地、人民法官下村居服务站、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法治文化公园、妇女儿童之家等资源,面向未成年人提供案例警示、网络安全教育、心理测评疏导、专业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各工作驿站还将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主题活动,实现跨部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强大合力。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李孟开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成立联合工作室为契机,以“1+N”机制为引擎,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力量,打好网络综合治理“组合拳”,用清朗网络铺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路。
活动现场,来自中山的网络自媒体大V、互联网企业、教育机构、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发起“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倡议”,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共识,共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最大同心圆”。同时,来自第一市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为广大学生上了一堂题为《法宝在手 e路平安》的法治课程,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积极防范各类网络风险,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到文明健康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