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作品 新闻列表
~~~——
~~~——
~~~——
~~~——
~~~——
~~~——
~~~——

 
2025年09 05
乙巳年七月十四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8版 2025年09月05日 作品 扩展 收缩 默认

灯影里的岭南烟火
  ◎房小铃

  广东的路灯,近日竟成了“可吃”的东西。先是增城的荔枝灯在网络上走红,继而又有柚子灯、黄皮灯、烧鹅灯之类,纷纷出现于各地街头。这些灯,白日里就引人瞩目,一到夜间亮起,更显出几分诱人的神采来。

  我一直认为路灯不过是照明的工具,排列整齐,照亮归途,如此而已。不料广东人竟在这等实用之物上,也玩出许多花样来。想来也是,此地自古便是商贾云集之处,市井繁华,烟火气浓,连灯光也要沾染几分人间滋味。

  随着《长安的荔枝》的热播,荔枝灯成了一大亮点。增城荔枝灯做得极其精巧,红艳艳的,上面是半剥开的红色荔枝壳,远看确实像一颗巨大的荔枝挂在上面。夜晚灯光自内里透出,引得游人驻足观看,或拿起手机“打卡”。树下常有小孩踮脚作采摘状,大人们便笑说这灯“看起来很好吃”。这话不假,岭南人好吃,自古已然。屈大均《广东新语》中便记有“粤人重食”之说。而今路灯也做成食物形状,大约是要将这份饕餮之乐,从白昼延续到黑夜。

  而梅州黄澄澄、圆滚滚的柚子灯则另有一番风味。灯光从柚皮纹理间渗出,显出几分温暖。广东人过年必要摆柚子,取“佑”和“有子”的谐音,寓意吉祥。如今这吉祥物高挂街头,日夜照耀,倒像是把年节的喜庆延长了三百多日。记得儿时在乡下,还有中秋提柚子灯的习俗,那时家人小心翼翼地将柚子掏空,刻出花样,内置蜡烛,让我提着游街。如今有现成的塑料柚子灯,虽少了人工制作时的乐趣,却也将旧俗传了下来。夜静更长,灯光透过“柚皮”,在地上投下斑驳影子,恍惚间,竟似有柚香浮动。

  至于江门古井烧鹅灯,更是令人莞尔。烧鹅本是岭南名馔,皮脆肉嫩,油光发亮。如今这美味竟化作路灯,悬于半空,日夜“烤”着,大约是怕打工人赶路时饿着肚子。广东人对美食的执着,由此可见一斑。

  除却这些“可食用”的路灯,还有禾雀花灯、三角梅灯之类,点缀其间。花与果,食与景,就这样在街头和谐共处。广东人向来懂得享受生活,早茶可以喝到午时,宵夜可以吃到凌晨。如今连路灯也要赏心悦目,既照亮道路,又愉悦心神,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灯光向来温柔,映照着归家人的脸庞。有放学归来的学生,有下班回家的职员,也有散步的老人。灯光下,他们卸下一天的重担,心情愉悦地走在路上。那荔枝、柚子、烧鹅的光影投在地上,令人“望灯止馋”,倒也是一种别样的雅趣。

  大多数人都说城市里没有人情味,广东人却懂得用一盏盏“美味”的路灯,为城市添几分温情。这些灯光照亮了道路,也照亮了人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食物之所以诱人,不在滋味,更在于其背后的故事。如母亲煲的老火汤,父亲炒的牛河,街角阿婆卖的糖水,无不承载着记忆与情感。

  路灯本是照明设施,一旦做成了食物的模样,便仿佛有了生命。它们不言不语,却用光影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关于美食,关于生活,关于那些平凡却温暖的日常。其实,人生在世,所求不过是一盏温暖的灯,一顿可口的饭。若能兼得,便是幸福。

  这些缀满果香与烟火气的路灯,其实是一种文明的隐喻,它告诉我们,所有值得传承的生活美学,都如老火汤般需要文火慢炖。广东人将千年古城的温情记忆化入街灯设计,恰是对抗城市异化的一剂良方。

  千年以前,苏轼在岭南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千年以后,荔枝化作街灯继续滋养着夜归人。这绵延不绝的人间烟火,正是广东人把生存熬成生活,将实用升华为诗意的生动典范。当我们在钢筋森林里种下这些会发光的生活记忆,整座城市便成了永不打烊的温情盛宴。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