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理论周刊 新闻列表
~~~——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两点思考
~~~——
~~~——

 
2025年11 24
乙巳年十月初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4版 2025年11月24日 理论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陈思

  民主和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其中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突出强调民主法治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考量。

  (一)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基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本质上是坚持和完善这些制度,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

  (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享有更广泛、更真实、更管用的民主权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法治是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规范行为、维护稳定的最有效方式。健全的民主制度则是畅通诉求表达、协调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只有持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二、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核心要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最根本的遵循。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全会强调,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全会突出强调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投票环节,更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各层级、各领域。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要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

  (三)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全会重申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设法治政府。要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主与法治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全会着眼于提升治理效能,对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作出部署。要求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要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三、结语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领会、研究阐释、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将其融入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各方面,为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建设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之花必将在中华大地上更加绚烂绽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作者供职于中山开放大学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