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迎面而来的微风,伴随着几声鸟鸣,吹散了落日黄昏。
华灯初上,喧闹了一天城市,褪去一身的疲倦,进入了柔和而又深邃的夜。
中山的夜晚,是静寂的又是热闹的,是内敛传统的又是个性张扬的。在这里你可以,在南朗稻田边,听夜晚田园牧歌的鸟叫蛙鸣;在珠江口西岸的坦洲吹海风,看海浪轻轻拍打着礁石;在文化艺术中心,感受岭南文化的瑰宝的美丽;在健身房,体验运动的快感;亦或找一僻静场所,约上三五好友对酒当歌……
2021年10月16日,金鹰广场附近夜景。(摄影丨余兆宇)
2021年10月5日,濠头村之夜广场。(摄影丨刘诗觉)
2021年10月5日,郑氏大宗祠,濠头武术队为郑家棍“申遗”进行习训,图中队员正在舞木龙。他们每周大约有三晚聚在一起习武。(摄影丨刘诗觉)
岐江河畔,七彩的霓虹,错落有致地闪烁着。沿着河畔踱步,不一会儿,汗水就微微沁湿了薄衫。河畔广场上,三五成群的人们纳凉聊天、夜跑的青年正阔步向前、顽皮的孩子正嬉戏打闹、年轻的情侣趴在栏杆上互诉衷肠。不远处,黑色的大音响传来清晰的音乐,穿戴整齐的大爷大妈们,随着节奏扭动着腰肢,心无旁骛地沉浸其中。
从最南端到最北边,从岐江河畔到东边海岸,这些冒着“烟火气”的场景,是中山夜色最靓丽的风景。
隆隆隆!一阵鼓声传来。端午前后的夜晚,在石岐、民众、黄圃、古镇、港口、东凤等镇街的内河河涌或岐江河畔,虎背熊腰的汉子们喊着号子、敲着龙舟鼓,在浪花飞溅中,划着龙舟你追我赶,也成为了一年之中不可多得的风景线。
据说,赛龙舟的传统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在中山尤以沿岐江的十多个镇街为盛。2012年,石岐赛龙舟还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每年龙舟赛前夜,村中长辈都会择好吉时,在宗祠或庙宇拜祭龙舟头、龙舟尾,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2021年10月5日,濠头。夜色从青云拱桥的“青云晚眺”开始 。(摄影丨叶凯岚)
今年中秋夜,濠头村阿祖(中)与两位姐姐在月下抚琴。当夜,在新居“青云舍”,他组织了古琴雅聚。(摄影丨黎旭升)
2019年10月19日晚,三乡镇前陇村木偶戏晚会。这也是三乡镇木偶戏协会举办的“你点我送共享文化”文艺进社区公益演出活动之一。(摄影丨李玮玮)
夜跑、跳舞、划龙舟是一种动态美学,那么听粤剧、看木偶戏,则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静态美。
今年4月的一个夜晚,南朗镇龙穴村鸡头角村,一场大雨将房屋、树木笼罩成一块,过大的雨势让人看不明晰,人群中闪烁着若隐若现的光。待走进一看,简易搭建的舞台上,几位年轻人,拿着偌大的木偶,随着音乐的节拍,在蒙蒙春雨中,深情并茂地演绎着木偶戏。
台下,鬓角发白的老人、抱孩子的妈妈、稚嫩的学生,三三两两撑一把大伞,挤坐一块,座无虚席。一场大雨,灯火通明,几人成舞,一群观众,触动着内心深处的柔软。无论是经历百年沉浮,重现舞台的三乡木偶戏,还是送戏下乡的惠民演出,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中山的夜间文娱生活的遍地开花,仅2014年到2019年6月,“你点我送 共享文化”系列活动已累计举办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182场,覆盖全市各镇区,现场参与观众累计达20余万人次,博爱文化之城的名号越来越响。
丰富夜生活文化的背后,总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三乡镇木偶协会负责人张华森说,哪怕下大着雨,我们也不愿让大家失望,作为中山本土戏剧和非遗项目,在中山很多老人心中,是儿时的记忆,作为年轻人,有责任和义务将“粤艺孤儿”传承和发展才去。
如果说中山夜色有两个切面,传统、内敛占据一面,那么个性、张扬则是另一切面。
2021年3月20日,中山“Sunlive House”音乐会,艺人倾情表演。(摄影丨孙俊军)
2021年6月6日,中山“Sunlive House”音乐会,现场乐迷激情互动。(摄影丨AIRCHENG_@phacen)
9月24日晚上8时,来自广州的四支重型乐队在火炬区“Sunlive Space”,依次登场,一群音乐爱好者,在漆黑的“音乐盒子”中释放“躁能”。万千种种,在中山1800多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历经无数个夜晚,这里已经滋养了许多热爱音乐或渴慕自由的中山青年。
邻家男孩模样的陈智聪,是这家“Sunlive House”的创始人之一,正因为有着他的坚持,这个小小的空间,已经延伸出脱口秀、戏剧、展览等除了现场音乐以外的艺术元素。
在濠头,夜色则从青云拱桥的“青云晚眺”开始,一周至少有两三晚,夜色中都飘荡着悠扬的琴声。今年中秋追月夜,一位既会古琴,又会武术的濠头人阿祖,在新居“青云舍”,组织了一个古琴雅集。她们30多人,大多是女性,穿着旗袍或其他中式服装,或烹茶饮酒、或专心抚琴,又或共畅赏心乐事。
月上梢头,众人共赏一轮明月,大宗祠的灯光褪下最后一丝光亮,远处汽车的光亮,像飞动的流萤,和着一串濠头外史,装点着夜幕下的城市。无论你是文艺青年还是普通市民,在中山的夜晚,你总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中山画刊》编辑部
◆文:陈雪琴
◆图:余兆宇 刘诗觉 叶凯岚 李玮玮 孙俊军 AIRCHENG_@phacen
◆编辑:文智诚 刘永盛
◆二审:明剑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