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4年07 03 甲辰年五月廿八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镜头|树立大师品牌,跨越时光的凝视

作者:付陈陈 时间:2024-05-20 14:50:26

共设三大展区、五大展览,集中展示千余幅摄影作品;既有革命战争年代的珍贵影像,也有展现新时代强音的美丽画卷……2024年1月底,持续一个多月的首届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圆满落幕。此次双年展以“专业性、学术性、艺术性、人民性”为目标,立足中山、面向全国、吸引世界,呈现出采风与培训结合、展览与学术交流双结合的特点,为广大市民及摄影爱好者带来了一场超高规格的视觉盛宴。

◎什么是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

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指导,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摄影报社、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一项重要摄影艺术展览展示和文化交流活动,是国内全新创立的以摄影家名字命名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是广东省继“沙飞摄影周”之后创办的又一项突出红色主题的摄影活动,拟每两年举办一届。

◎为什么举办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

中山籍“中国摄影大师”郑景康是中国摄影界的泰斗级人物,是中国革命摄影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是1942年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唯一一位摄影界代表,为中国摄影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沿着以郑景康为代表的老一辈红色摄影家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摄影艺术的引领作用,围绕“中国人·中山人”的形象塑造,探讨并激发影像在塑造城市形象、传播城市形象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应运而生。

一场时间跨度达70年的肖像摄影展

“在旧中国的摄影史里,有他的劳绩,在新中国的摄影史里,更少不了他的名字。”这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原会长蒋齐生对郑景康的评价。

过去,世人多知郑景康是郑观应之子,却不知他也是一名艺术精湛的摄影家,目前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泽东主席标准像,就是出自他手。2006年,在中国摄影协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郑景康获评10大“中国摄影大师”并排在首位,成为中山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一位摄影名家。

在此次的影像双年展的“跨越时光的凝视”肖像摄影联展中,精选了部分郑景康的肖像作品《大家风范》,包括齐白石、郭沫若、华罗庚、梅兰芳等人物肖像,以黑白影调呈现名人大家的风采。

此外,还展出了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家一级摄影师郝远征的系列作品《镜像人生》。从事摄影工作四十多年,郝远征十分善于通过环境、光影等手段对被拍摄人物的身份、性格进行把握与展现,使之或从深色背景中浮现而出,或从轮廓光影中超然独立,纤毫毕现的细节,沉静淡定的气质,或沉思、或期盼、或凝望,姿态各异,引人深思。

新华社青年摄影师李贺的系列作品《国家功勋》也是此次联展的一大看点。李贺师承郝远征,既负新闻采访之责,又兼人像摄影之职,与郝远征同场协作近20年,其间为众多国家功勋人物拍摄肖像,以颂其功,以显其志。其中,《屠呦呦肖像》入选中国摄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展,《钟南山肖像》入选2021北京国际摄影周主题展。

“不同时代的经典肖像摄影互相呼应,为这场时间跨度达70余年的摄影作品展赋予了别样的意义。”作为本次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的发起人之一,中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鉴来认为以上三位作者可谓一脉相承,将他们的作品集中展示,既是对摄影的传承,也是向前辈的致敬。

展示红色经典,呈现摄影人守正创新成果

“影像唱回故乡”主题展是本次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五大展览之一,该板块以“红色”为主题,展出了赵烈、蔡尚雄、卢锋三位中山籍红色摄影家的作品。在抗日战争与革命战争年代,他们以照相机为武器,以鲜血与生命为代价,记录下这些影像。其中,赵烈拍摄的《我们是抗日小兵》等代表作是中国解放区摄影名作之一,为晋察冀抗战史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史料,成为红色经典。

“伟人故里 美丽中山”全国摄影大展亦是本次双年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张鉴来介绍,该展览自2023年8月开始征稿,不到两个月,便收到来自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摄影家和爱好者的投稿8000余幅/组,经过专家评审,100幅/组展示中山人文历史风貌和现代城市形象,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发展建设成就的优秀摄影作品脱颖而出,并在此次双年展中以大体量精彩展出。


郑景康铜像雕塑揭幕。 (摄影|刘凯涛 )


为中山点赞。(摄影|刘凯涛 )

在“时代面孔”主题展上,来自《中国摄影报》的100幅肖像摄影作品也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据悉,这些作品均精选自近十年间在《中国摄影报》刊发的肖像摄影佳作,呈现身体和面孔,展现性格和身份,记录社会和现实,集中呈现摄影界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的创作成果,鼓励和引导广大摄影工作者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见证伟大时代,记录美好生活。

摄影创作没有止境——终点即起点

摄影训练班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培养摄影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郑景康曾在延安等地举办过多期摄影训练班,从中走出过很多党的优秀摄影工作者。为传承优良传统,2023年11月24日至27日,郑景康摄影训练班在中山举办,由红色摄影史研究学者、广东籍红色摄影家石少华之子石志民,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新华社高级记者、首席人像摄影师郝远征,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刘宇担任导师。


新闻发布会。(摄影|伟学敏 )


郑景康摄影训练班开班。(摄影|刘凯涛 )


跨越时光主题展展场。(摄影|高隽 )


采风活动。(摄影|高隽 )

在导师指导下,经过遴选产生的来自各地的27位学员,分别深入中山城乡大地,以图片专题的形式,展示中山建功新时代的新发展,展示“中山人”奋进新征程的美好形象。12月23日,郑景康摄影训练班的成果在首届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上亮相,学员作品还荣登《中国摄影报》,其中,学员阮春燕的作品《我为虾儿搭暖棚》登上《中国摄影报》头版。

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陈昆仑也是学员之一,得知此次训练班即将在中山举办,他立刻提交作品报了名。多年来,陈昆仑一直坚持拍摄环境肖像,但感觉遇到了瓶颈,画面缺少变化,于是带着问题跟着郝远征老师开启了新的学习。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他以《中山国际酒店37年的坚守和记忆》为主题,用纪实摄影的手法糅合了用光技巧的氛围烘托,把酒店里分工不同的员工用相对统一的手法体现出来,展示了酒店与人们的关系,以及岁月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得到了郝远征的高度认可。

“摄影可以是任何样子——对于摄影创作来说,很多规则都可以打破,甚至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刘宇表示,训练班虽然结束了,但是摄影创作没有止境——终点即起点。

【声音】

张鉴来:树立摄影大师品牌  助力“文化兴城”

作为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摄影大家,郑景康不应该被遗忘。2019年,江门举办了“首届沙飞摄影周”,致敬中国红色摄影先驱沙飞,到今年已经举办了第四届,该摄影周也成为江门的一大文化品牌。要打响一个摄影品牌不容易,中山要充分利用好郑景康这个唯一中山籍“中国摄影大师”的资源,更需要各界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未来,我们计划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持续挖掘红色摄影家的作品,传承红色印记,吸引更多摄影人前来中山拍摄创作,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形象,为“文化兴城”贡献摄影力量。


岐江夜景。(摄影|谢建琪 )


中山长江水库秋色。(摄影|刘明海 )


高铁从我家门前飞过。(摄影|张伟华 )


孙文纪念公园。(摄影|邓健灿 )


海上最高猫道建桥工。(摄影|李晓群 )


深中通道日出。(摄影|黄晓楠 )


桃花源里可耕田。(摄影|谭顺宁 )


中山崖口飘色在风雨中巡游。(摄影|朱永俊 )


竞技。(摄影|甘毅祺 )


大涌红木家具雕刻工艺。(摄影|陈伟文 )


中山慈善万人行。(摄影|简建文 )


中山国际货柜码头。(摄影|谢炜鹏 )


光伏发电。(摄影|余兆宇 )


明阳智能制造。(摄影|劳朝辉 )


醉龙舞。(摄影|杨美嫦 )


留个影。(摄影|梁思静 )


座无虚席村BA。(摄影|米立 )


陶艺家何湛泉。(摄影|黄水木 )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