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10月12日,秋风送爽,第十一届中法环境月华南地区开幕式在中山市南区街道文笔山大风车生态园心荟农场举办。回收材料时装秀和中法合拍片《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放映会等活动先后在心荟农场举办。
作为活动承办方南区心荟农场的工作人员,来自法国普罗旺斯的Johan也在现场忙里忙外,招呼远道而来的朋友们。“我是2012年来中国工作的,我对中山一见钟情。中国正在大力推行生态建设,实行可持续性发展,我觉得自己可以发挥所长。”如今,他也有了一个优雅的中文名:方优瀚。他不仅是“心荟”的自然教育导师,也是一名践行环保理念的设计师。
方优瀚(Johan)在心荟农场劳作。(摄影|刘万杰)
2023年的夏天,我们与Johan首次相识,是在一场特别的自然课堂里。当时他带领着一群孩子正在采摘农场里的荔枝和火龙果,准备包水晶粽。
“吃了这么多年粽子,这次最特别。”一位孩子的外婆笑道。
看着手中的荔枝, Johan却显得小心翼翼: “在法国,荔枝可是稀罕的水果,我们只有在圣诞节的时候才能品尝到,价格非常昂贵。”Johan在法国吃到的荔枝来自以色列,而在广东中山,它是常见的岭南佳果。这个夏天,他满心欢喜地实现了“荔枝自由”。
美食过后,便是与孩子们一起游戏的时间。Johan教孩子们玩法式滚球,其中不着痕迹地穿插着教授法语数字称谓、法国文化常识等小知识。 “我现在的生活是在中山和法国两边走。”Johan表示,一有时间,他就会回“心荟”然学营地,带领中山的孩子们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向他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
Johan从小在自然的怀抱中长大—―他的父亲是牧羊人、木匠,母亲是艺术家、老师,小时候的他经常跟着父母探索森林。他们一起攀岩、觅食,用天然的木材搭建庇护所。
“法国阿尔卑斯的山野,是我童年时代的游乐场。大自然教会我许多生命的智慧。” 在父母的引导下,Johan在七岁时便已掌握了借助星空辨别方向的野外求生技能。在自然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强健体魄还助他在青年时代成为一名越野滑雪运动员,获得与奥运选手一起训练的机会。
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大学时,他选择了工业设计专业,致力于创造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的产品。他也将自己的专利产品带至“心荟”。大树下,花园里,摆放着一个线条流畅的充气沙发,可让他随时随地享受闲暇时光。“它很轻便,很袖珍,且非常耐用,放气之后,你可以将它折叠随身携带,碳足迹非常低。”
“我们都是地球的孩子。”Johan认为,环保、生态的理念应从小培养,从小事做起。这也是他为何热衷当老师的原因。“在质朴而美丽的自然环境中长大的我,希望将自己过去感受到的神奇与乐趣传递给这里的中国孩子。”他说,“伟大的儿童教育应该是以自然为生命的导师,寓生态保护的智慧于游戏中。”
在中国生活久了,Johan也开始深入接触中国文化。“心荟”此前举办过一场森林里的静观经络养生课。在一旁观摩的他深感中医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哲学。“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的话,中国文化和道家思想都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他看来,无论是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是相通的,那就是尊重与欣赏。他很高兴能在中山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家的感觉。
10月12日,第十一届中法环境月活动在心荟举行。Johan(右三)等人作为工作人员,与《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电影主创人员合影。(摄影|盖刘宝)
10月12日,Johan所在的心荟农场内上演了一场回收材料时装秀。(摄影|余兆宇)
Johan(中)与中山的孩子们一起包粽子。(摄影|刘万杰)
Johan向大家介绍他自酿的柠檬酒。(摄影|余兆宇)
Johan从小热爱大自然。(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