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每天成千上万的“深中人”在深圳与中山之间往返奔波,逐渐将“湾区双城记”演绎为“同城生活圈”。这条横跨伶仃洋的通道,不仅缩短了两地的时空距离,也改变了无数家庭的生活方式。
对于22岁的郑沣而言,深中通道的一端是家,另一端也是家。郑沣祖籍中山,在深圳长大,目前与父母和弟弟一同居住在深圳,而年迈的爷爷奶奶则选择回到中山养老。每周,郑沣都会往返于深中两地,照顾年迈的老人。
多节省1分钟,就多一份安心
2024年9月中旬,郑沣在与奶奶进行视频通话时,察觉奶奶表情痛苦,脸色苍白如纸,显然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疼痛折磨,奶奶试图说话,但声音微弱。这一幕让郑沣心急如焚,他立刻意识到必须尽快将奶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由于当时郑沣父亲在外出差,郑沣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放下手中事务,驱车从深圳福田往中山赶。幸运的是,路上的交通状况相对顺畅,他仅用了1个小时就顺利抵达家中。一到家,郑沣就迅速将奶奶扶上车,并驱车前往最近的医院。经医生检查,发现奶奶是急性肠炎复发,奶奶被立刻安排住院,接受全面检查和治疗。
虽然出生在深圳,但郑沣还是非常喜欢中山这座城市。(摄影|王云)
深中通道开通后,郑沣往来深圳和中山的家缩短至1小时左右,较以往经虎门大桥节省了1个小时。“有时候,1分钟就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更何况是60个1分钟。”对于郑沣一家来说,路程上节省的每1分钟,就意味着多一份安心。一旦老人家有不适,郑沣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中山照料老人。
郑沣的爷爷已92岁高龄,奶奶也有86岁。早在2019年,出于对家乡的眷恋,祖籍火炬高新区濠头村的爷爷、奶奶,选择从深圳回到中山养老。在中山,他们可以与亲朋好友时常相聚,享受宁静祥和的晚年时光。
“即便爷爷行动不那么方便,但现在一点儿都不担心了。孙子一有空就回来看我们,买菜煮饭都不用我操心。”奶奶梁少卿心中的担忧逐渐减少,深中通道拉近了深圳和中山的距离,让她时刻感觉家人就在身边。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郑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自小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与两位老人的感情甚至比父母更深。”郑沣坦言,出于感情,也由于父母工作忙碌,郑沣承担了来回深圳与中山,照顾两老的责任。
现在每逢周末及节假日,郑沣均会从深圳到中山。“现在往来中山机动性更强了,时间也更短了,更方便了。”郑沣表示,未来如果有需要,也会考虑在工作日返回中山,隔天一早再返回深圳上班。
中山成为他的休息站和加油区
郑沣目前供职于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初涉职场的他,正逐渐感受到深圳这座城市的快节奏与职场压力。
在照顾爷爷奶奶之余,郑沣也会趁着回中山的机会,享受中山的宁静与美景,给自己“充电”。从繁忙紧凑的城市生活,转换到公园郊野的悠然休憩中,深中通道让中山成为郑沣的休息站和加油区。
“虽然我在深圳出生,但我还是非常喜欢中山这座城市。”郑沣表示,中山其实是一个五脏俱全、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也很高,整体城市氛围给人一种放松和温馨的感觉。
随着游历中山的脚步日益深入,郑沣时常拿起相机,记录下中山的美丽景色,并放在网上与他人分享。郑沣的镜头下,中山的每一处风景都显得那么生动而富有情感。无论是清晨时分,薄雾缭绕的乡村小巷,还是傍晚时分,夕阳洒在波光粼粼的金钟湖上,都让他感到无比的宁静与满足。他将这些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很快,这些视频就引起了身边朋友的共鸣。“深中通道开通后,找我咨询中山情况的人越来越多。”很快郑沣就成了身边朋友和同事眼里的“中山通”,无论是探寻美食美景,还是深入了解本土特色,乃至购房置业的各类问题,郑沣都尽自己所能详尽地解答。
深中通道不仅改变了郑沣的个人生活方式,也促进了深圳与中山之间的多维交流。在郑沣看来,两地在文化、经济和生活层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作为一座以粤语为主导的城市,中山蕴含了香山文化的韵味,也彰显着岭南文化特色。尽管深圳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但在精细化方面可能稍显不足,中山却保留了许多地道的特色小吃,令人回味无穷。深圳的科技发展也带动中山经济不断优化升级,促进深化两地经济合作。而出行方式的改变,则影响了两地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两地之间不可忽视的交流纽带。
郑沣有空就回到中山照顾爷爷奶奶,承担买菜煮饭等家务活。(摄影|王云)
郑沣时常拿起相机,记录下中山的美景。(摄影|王云)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