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梯,被行业人称为“垂直空间的交通工具”,是许多城市人“出门第一步,上班千万程”的起始,它的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国家火炬中山南区电梯特色产业基地集聚了蒂升、菱电等一批电梯整梯及配套企业。2024年3月,国家电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基地(以下简称“电梯国检基地”)暨中山市特种设备综合服务项目在中山南区落成,进一步贴近服务产业,覆盖中山市乃至全省特种设备行业检测需求。
在这里,电梯可以轻松找到它的“体检医生”。
覆盖“检测盲区”
走进电梯国检基地的多个实验室,国内首个电梯加载10米法电磁兼容暗室、国内首个电梯曳引机电惯量+转动惯量加载测试试验室、曳引钢带检测试验室,以及电梯部件环境检测、自动扶梯检测、材料燃烧性能检测、金属材料理化检测、电梯VR仿真实训、电梯物联网试验等20余个专业检测试验室依次分布。这些“行业重器”既为地方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再添新保障,也推动着行业不断创新,助力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检测人员在调整辐射抗扰度天线。(摄影丨余兆宇)
电梯加载10米法电磁兼容暗室是中山第一个第三方十米法电波暗室、全国特检系统第一个10米法电波暗室、全国乃至全球第一个电梯曳引机加载测试的10米法电波暗室。走进偌大的实验室,外墙贴满了特殊材质的吸波材料,四周布满发送电磁波的装置,科技感十足。
“任何一个有电的设备,它都无时无刻向外发出电磁波,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同样它也会受到其他设备干扰。这个实验室就是测试电梯辐射骚扰和辐射抗扰度标准的试验场地。”工作人员表示,该实验室最先进地方在于能够最大程度模拟电梯在正常运行时的辐射骚扰和辐射抗扰度性能。“如果电梯曳引机在不带载情况下进行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不够准确,这会给我们的电梯安全埋下隐患。现在,这些隐患在这个10米暗室都‘无所遁形’。”工作人员说,这一检测技术为电梯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市民的乘梯安全提供更好保障。
“这是国内首个电梯曳引机电惯量+转动惯量加载测试试验室,通过无极输出来测试电梯在‘刹车’时曳引机各种参数。简单地说,就是能不能刹得住?刹车时减速度是否‘光滑’等。事实上,这里的不同实验室都‘术业有专攻’,分工合作又协同合作,为我们电梯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该工作人员说。
回收多余的动能
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 ”已成国家战略。电梯国检基地的建设方广东省特检院中山检测院在做好电梯检测的同时,还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攻关不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创新研发,是中山检测院坚持“做有用的科研”、直面产业需求的一条有效且快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山检测院与一家超级镍电池及储能系统生产研发企业开展联合研究,研发电梯和起重机节能装置。其中,电梯节能装置不仅可以利用储能电池实现电梯发电时电能的存储以及耗电时电能的输送,并且附加了停电自动救援系统,实现“节能+安全”的双重使用功能。该系统获得了《一种电梯节能加停电自动救援系统》发明专利授权,获得行业专业杂志《中国电梯》2023年电梯部件年度创新产品。
“简单地说,我们把平时电梯发电时多余的电或下降时产生的动能,迅速回收起来,在停电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用于应急。”据悉,该发明迅速得到了市场的青睐,目前已经在深圳万象城以及中山一家三甲医院进行示范应用,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迅速落地转化。
该负责人补充说,未来广东省特检院中山检测院还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信息化创新和技术创新开辟发展新动能新领域新赛道,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检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道路。
检测人员在进行扶梯梯级踏板测试。(摄影丨余兆宇)
检测人员在进行电梯曳引机性能测试。(摄影丨余兆宇)
检测人员进行附加制动器设备调试。(摄影丨余兆宇)
检测人员在进行电梯层门摆锤测试。(摄影丨余兆宇)
检测人员在调整喇叭天线。(摄影丨余兆宇)
测试前,检测人员在摆放吸波材料。(摄影丨余兆宇)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