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5年04 25 乙巳年三月廿八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城事|中山榄菊:“养”蚊治蚊

作者:甘颖 时间:2025-03-12 10:50:51

试想,你经历了一天辛劳后,正舒适地躺在沙发上,这时一只蚊子却在你耳边环绕,发出那令人烦躁的3D立体“嗡嗡声”。然而,当你试图抓住它时,它却早已不见踪影,这种感觉是不是让人倍感恼火?而在中山市小榄镇的榄菊科创中心,人人喊打的蚊子却被“供养”起来,摇身变成驱蚊产品的“试金石”。

我们一起走进中山榄菊科创中心,探究其“养”蚊治蚊之道吧。只见昆虫饲养室里,一个个水盆子中养着不同生长周期的蚊虫,中山榄菊的昆虫饲养工程师方工正在娴熟地给这些蚊虫换水及喂食。“蚊虫一般经历四个发育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和成虫。蚊子会在水中产卵,并在水里孵化直到羽化为成虫,这时便可以拿来做驱蚊产品的生物药效测试。”方工介绍道。


饲养室的一个个水盆中养着不同生长周期的蚊虫,分别是卵、幼虫、蛹和成虫。图为微距镜头下蚊子幼虫在水里的状态。(摄影|明剑)

由于吸血的都是母蚊子,在测试之前还需要先将公蚊和母蚊分开。这个过程非常考验眼力,不过对于拥有多年手工“分拣”蚊子经验的“饲养员”方工来说,并不算难事。她先用容器从饲养箱中取出成虫,再用乙醚将蚊子迷晕,平铺在一层垫有冰块(延长蚊子昏迷时间)的白纸上,用镊子将母蚊挑拣出来。记者从显微镜下看到,公蚊体型较为细长,触角上有绒毛,母蚊子则有一根针状的口器,体型较公蚊略粗。清点完一定数量的母蚊子后,分析工程师梁泽权将其放入小型的测试容器中,待蚊子苏醒后,立刻启动驱蚊产品。不到一分钟,容器内的大多数蚊子就已经“六脚朝天”了,梁泽权将蚊子的击倒数量记录在册,便于后期对产品药效进行评价,调整产品配方。

除了小型的测试容器外,榄菊的模拟实验室内,还有两个均为28㎡的标准模拟房,这是家卫企业研发卫生杀虫产品时使用的全封闭空间,空间容量一般以国家人均居住面积进行设计,能最大程度还原家庭空间下驱蚊的场景,检验驱蚊的效果。

对于消费者而言,驱蚊产品是否安全尤其重要。“榄菊蚊香产品不含BHT、BHA等抗氧化剂成分,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DMP、DEP、DIPP等22种),严格限制苯、甲苯等有害物质,有效保障了消费者使用时的安全。”榄菊研发总监廖国栋介绍,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榄菊蚊香产品在两地药效试验结果均达到A级标准要求。

榄菊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养蚊,是全国蚊种较为齐全的蚊虫饲养基地。其科创中心每年大概需要20万只蚊子投入到实验中,这些蚊子来自全国各地,以此来了解不同蚊虫种类的抗药性,助力不同驱蚊产品的研发。利用这些“试金石”,榄菊不断深化基础研究,扩展应用研究,创新开发了许多产品,如有效预防传播登革热蚊子的蚊香,驱杀18种害虫的气雾剂等,这些技术也在不断引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榄菊还成立了博士后创新实验基地,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科研力量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饲养工程师给每个水盆中投入食母生片进行喂食。(摄影|明剑)


工程师把装有葡萄糖的玻璃器皿放进成虫饲养箱进行喂食。(摄影|明剑)


分析工程师做蚊子抗药性测试。(摄影|明剑)


工程师利用圆筒装置,进行驱蚊产品的药效测试。(摄影|明剑)


工程师在野外捕捉蚊子虫卵带回实验室。(摄影|明剑)


在模拟现场实验室里进行测试,计算药效测评值。(摄影|明剑)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