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5年11 12 乙巳年九月廿三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城事|南朗古树公园:唤起乡愁记忆

作者:廖薇 时间:2025-11-07 09:01:49

听,公园里的古树在说话

绿色,一直是中山最靓丽的底色。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1226棵古树名木,或挺立于街巷阡陌,或静守于公园故居,它们是自然馈赠的“活文物”,更是城乡文脉的“根与魂”。据统计,中山市目前有名木1棵、一级古树3棵、二级古树30棵、三级古树1192棵。树种方面,占比最高的前四种分别为榕树、荔枝、木棉、樟树。这些绿色瑰宝,既是生态文明的坐标,亦是乡村振兴的见证。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古树名木愈发神采奕奕——绿美生态建设、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政策,推动古树从“孤芳自赏”走向“全民共享”。中山顺势而为,先后打造了四座古树主题公园,分别是五桂山香樟公园、沙溪公园、小榄凤山公园和南朗街道古树公园,串联起生态、文化与社区发展的共生网络。走进这些公园,驻足古树之下,我们侧耳聆听,不仅听到了年轮里的故事,还有城乡共富的足音。


位于中山市南朗街道的冲口村,稻田环绕、古树葱郁,村居错落有致,小院花木扶疏,犹如一幅流动的田园画卷。

和许多村子一样,冲口村也有自己的“风水林”,面积约25亩,特别的是,它位于村子的中央,鸟瞰之下犹如一座绿色的小岛。 “绿岛”上栖息着阴香、铁冬青、麻楝、樟树等树种,当然,还有4棵古榕树,列为三级古树的它们,均超过了150岁,其中最大的那棵高山榕已有173年树龄。

清晨时分,走进这片树林,但见光影流转,微风拨动着古榕的根须——后者像一条条纽带,连接古今;树叶低语,将它与村子的故事娓娓道来——

冲口因临近丰阜湖古涌入口而得名,“冲”与“涌”是同音,后更名为冲口。这里是孙中山先祖迁居中山的第一站,不少村民也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如兴中会成员梁少庵、梁耀煌、梁树南等。冲口亦是中山著名的侨村,印尼雅加达中山同乡会的创始人梁炳传、荷兰中山同乡会会长梁国姿、纽约中山同乡会会长梁汉本等,都是祖籍此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近年来,冲口村成为市级“百千万工程”的典型村,全面提升人居环境,丰富公共活动空间,创造性地实现了“旅游服务+文化展示+研学教育+咖啡业态”四维融合,昔日的风水林也优化成为古树公园。 依照《中山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指引》,工作人员对正常生长的三级古树每季度巡查、养护一次;安装古树监控,逐步实现视频守护全覆盖。针对存在异常情况的古树,则会及时组织市古树专家等相关专业技术力量或具备资质的单位现场查看,制定保护处理方案。

在专业的养护下,公园里的古树根深叶茂,冠大如盖,形成“独木成林”的壮美景观。

正如宣传牌上的倡议书所写“携手共护古树名木,齐心共写‘绿美乡愁’”,古树名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乡愁的载体,也是海内外中山人维系家乡情感的根与魂。年轮里镌刻的乡愁,化作了新时代的生态宣言。

“根连根,虽然分支越来越多, 但树根永远在这里。” 时间来到今年224日,回乡的荷兰中山同乡会会长梁国姿特意带着她的德国朋友兼商业合作伙伴亚历山大游览此地。在一棵高大的榕树下,她轻轻抚摸气根,由衷感叹:“一点也没变,只是越来越大。” 亚历山大则被公园中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所感动:“树林里挂着许多的标识牌,标明树木的年龄与名称,但它们不是被钉在树上的,而是用绳子拴在树上。可见,这些古树在当地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这里是我的童年乐园。”梁国姿说,每次回中山,她必要回到此地。林荫小道上,她舒展双臂,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南朗冲口村。(摄影|余兆宇


梁国姿走在位于冲口村的南朗街道古树公园内。(摄影|余兆宇)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