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逛中山沙溪公园的街坊们最近发现,公园改造提升后,三棵苍劲古树被古典石栏杆温柔围合,树旁立起“沙溪古树公园”的铜牌,还多了三组图文并茂的科普宣传栏。细读之下,人们才惊觉——原来身边这三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株榕树已逾190岁,另一株榕树110岁,凤凰木亦有130岁高龄。它们不是普通的景观树,而是穿越百年风雨、默默见证沙溪变迁的“活化石”。
去年5月,沙溪古树公园筹建启动,7月立项,8月施工,10月落成。工程并非大拆大建,而是“轻介入、深保护”:对古树进行修剪枯枝、松土培根、防治病虫,复壮其生命活力;补种1500余平方米草皮,增植一棵胸径120厘米的菩提榕,让绿意更浓、气息更润;儿童游乐区更换300平方米安全地垫,为童真守护一方净土。公园导览图清晰标注古树位置与故事,让市民在散步休憩间,自然读懂这片土地的年轮。
“以前只当是大树,现在才知道是‘文物’。”一位常来晨练的退休教师感慨。的确,这些古树承载的不仅是生态价值,更是文化记忆。沙溪镇共有52棵古树,散落于街巷村野,而沙溪公园这三棵,因地处镇中心,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城市文脉”。
在古树公园的科普栏中,这句文字尤为动人:“古树是绿色的文物,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数据显示,全市现存古树名木1226棵,其中榕树、荔枝、木棉、樟树占主导,而沙溪这三棵,恰是岭南乡土树种的典型代表。它们的根系,早已与这片土地的血脉相连。
如今,清晨有太极老人在树影下舒展身姿,午后有学生在树旁写生,傍晚有情侣在树下散步,古树不再只是风景,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用沉默的绿荫,回应着现代城市对“慢生活”的渴望,也用年轮里的风霜,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城市温度,藏在那些不言不语却始终挺立的生命里。

沙溪公园鸟瞰图。(摄影丨张景天)

沙溪公园的古树被古典石栏杆温柔围合进行保护。(摄影丨张景天)
沙溪公园除了有古树外,还有大草坪。(摄影丨张景天)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