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4年05 06 甲辰年三月廿八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侨韵 | 危言犹在耳 盛世再论道

时间:2022-08-17 16:32:20

今年是我国著名实业家、维新思想家郑观应诞辰180周年。7月24日至25日,郑观应与中国近代化——纪念郑观应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市三乡镇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就郑观应研究的选题、模式、方法、路径等各个角度进行了充分交流,郑观应研究在不同维度有了进一步拓展。

活动期间,“郑观应生平史迹展览”在郑观应生平史迹纪念馆揭幕,与会嘉宾一起参观了雍陌村和郑观应故居。此外,活动还举办了《郑观应研究口述史》学术座谈会,近30名省、市专家学者以及郑观应后人郑樱楠等共聚一堂,就该书的采写和出版情况、学术价值及郑观应学术研究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郑观应的一生,学贯中西,洞悉利弊,“善读有字之书,也善读无字之书”。从外商洋行到民族工商业企业,郑观应每每临危上阵力挽狂澜,其浩然巨著《盛世危言》,被誉为“医国之灵枢金匮”,郑观应本人也被后世称为“晚清全面看世界的第一人”。
危言犹在耳,盛世再论道。郑观应诞辰18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回看他的80载恢弘人生,其思想主张、家国情怀仍具有极高的当代价值,闪耀着跨越时空的熠熠光芒。

学贯中西、识超今古,被誉为“晚清全面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代香山,借澳门之地利,得西学之先风,海纳百川,人才辈出,且素有“买办的故乡”之称。郑观应的出生地三乡镇雍陌村,与澳门近在咫尺,受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影响更为深刻。数千里之遥的上海,是开放的通商口岸,数百家外国人开设的商行在此林立。

科举失败后,17岁的郑观应从香山北赴上海习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曾形容郑观应的这段人生转折为“由一个中西文化交汇前沿,来到了另一个中西文化交汇前沿”。

在上海,在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逐渐加深的时代语境中,郑观应当学徒、经商,学习、思考,同时呐喊、奋起。由于熟谙华洋商务,观察到外商从中国夺取大量利益,他极力主张通过“商战”维护国家权益,提出“习兵战不如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并建议国家“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以期堵塞漏洞,发展工商业,增强竞争优势。

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原会长吴冉彬认为,郑观应学贯中西、识超今古,在中国积贫积弱、国势颓败且边疆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提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世主张,是弥足珍贵的。她完全赞同当今学界对郑观应的评价:如果说林则徐作为鸦片战争前后社会精英的代表,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郑观应就是他这一“荣誉”的直接继承者,作为中国现代化运动思想的代表和先驱,理应成为中国“晚清全面看世界的第一人”。

郑观应研究的当代价值,激励中山人行远自迩

郑氏后人郑樱楠是郑观应弟弟郑翼之玄孙女,出生成长于天津,工作后定居北京,对中山怀有淳厚的宗亲情感向往。近几年,郑樱楠常常到访中山。每每回到雍陌村,走一走石板路,看一看书院牌坊,跟街坊、朋友拉拉家常,“感觉自己回家了,找到根了,心里也踏实了。”

在郑樱楠看来,“回家”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因为常常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今年回来,郑观应故居焕然一新,郑观应生平史迹展也揭幕了,还有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座谈会,所有这些都令她心怀激动。“家乡不仅越来越美,对郑观应等名人资源的挖掘利用工作也越来越扎实。作为郑氏后人,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市委、市政府,感谢每一位为郑观应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扬付出努力的人。”

新一代中山人以饱满的热情继承了郑观应的现代化思想,在“全面看世界”思想的启发下,以多维视角审视国内外发展形势,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中山要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浓墨重彩书写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其中,通过深度挖掘利用名人资源,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是全面提升中山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山市政协专职常委、历史学博士、教授胡波表示,事实上,郑观应研究的深化拓展始终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和思想解放的程度相一致。特别是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其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更加获得社会普遍的认同,郑观应研究的学术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更具有示范价值和教育意义。如何在时代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始终保持坚定的文化自信,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许我们在研究郑观应的生平事功和精神品格过程中,能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中山画刊》编辑部
◆文:谭桂华
◆图:余兆宇 王云
◆编辑:张英 刘永盛
◆二审:明剑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