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石头开花吗?
在婆姐岭古道,一块块石头上斑驳的花纹如同时光的密码,那些被岁月磨洗却依然清晰的线条,是石头开出的花朵。
说到古道,自然就想起许多描写驿路冷寂荒凉,羁旅愁情悲绪的诗句。古道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总是苍凉地呈现:温庭筠诗中“人迹板桥霜”的孤寂,陆游眼里“驿站河桥咽断流”的悲怆,马致远笔下“古道西风瘦马”的愁肠……
然而,在婆姐岭古道,我分明从石头上读出了古人行旅的浪漫,嗅到石上花开的芳香,看到一群“文艺范儿”舞蹈在诗行画册之上。
婆姐岭古道,一条蜿蜒于潮州市文祠镇、意溪镇之间,通往潮州古城的小路,是古代文祠、归湖、意溪等地人民上府城潮州的交通要道。现存一段不足二百米,由石块铺成,位于文祠与意溪两镇交界的婆姐岭上。岭顶至今完好保存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古关隘——永安门。
古石道上,很多石头至今依然清晰可见前人刻下的各种图案——坐禅观音、嬉耍小童、蝴蝶蜻蜓、花卉虫鱼、抽象图形……均由简朴的线条构成,谈不上有多少美感,却能引人好奇,惹人遐思。
谁有闲工夫来此荒郊野岭涂鸦?路人吗?石工吗?
这些图案的作用是什么?装饰吗?防滑吗?
这些“画作”的意义何在?消遣吗?辟邪吗?
漫漫古道,崎岖石路。不用说凄风苦雨、野草荆棘,更有虫蛇荼毒、猛兽出没,少不了官兵盘查、匪盗抢劫……悲苦的古行人啊,有多少艰辛成为你一路上抖也抖不落,丢也丢不掉的“包袱”!有多少险阻成为你旅途中挥也挥不去,忘也忘不了的“梦魇”!
用什么稀释寂寞?拿什么冲淡苦难?用什么包扎创伤?
一个个粗朴却又神秘的符号,就是你一路走来写下的诗章,歌吟的曲谱吗?
这些,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浅陋的画面。这些刻痕,是挑夫歇脚时嘴角带血的低吟,是行商用汗水与眼泪写就的日记,是无数个疲惫黄昏里不肯熄灭的诗心。它们不是艺术品,却比艺术品更珍贵——那是苦难土壤里怒放的生命,是冰冷石头中升腾的烈焰。
寻幽古道,探胜婆姐岭,我深深地被这些绚烂的“山花”所震撼,被苦难先人的浪漫情怀所震撼。
正遐思漫想间,一缕淡淡的花香随山风送入鼻腔。循香前行,顺坡走下婆姐岭意溪镇一侧,一座美丽的花园映入我的眼帘。漫山野草,悠悠古道,荒僻之间突然出现这座花园,那份意外与惊喜,无异于武陵人发现世外桃源。
怀揣着好奇与激动,我不顾唐突和冒昧,敲响了花园的大门。
花园主人张先生热情接待了我。据他介绍,他在这里开辟花园已有十多年之久。当初因为不忍心一辈子养蜂的父亲晚年仍过着漂泊的日子,想找个稳定的地点让他继续以蜂养老,于是他相中了这个地方给父亲做养蜂点,后来干脆扩大规模,进行美化绿化,逐渐形成了眼前这个花果飘香,风景秀丽的花园。
这是群山怀抱之中的一小片开阔地,中间花圃,左右两边各挖一小池塘,并配以亭榭、花廊、茶座、钓台、烧烤窑灶等设施,成为他与家人和亲友赏景品茗、纳凉避暑、休闲野炊的好去处。花园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远处峰峦展翠屏,两旁波光鉴玉影;头上瓜果挂架,脚下花径通幽;空中芳香轻飘,身边蜂蝶浅唱……
看着眼前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我忽然明白:悲苦匆忙的古行人,只能用粗朴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慰藉孤寂的旅程;生活丰饶宽裕的当代人,才能把每个日子,都盛开成缤纷的花朵。不同的时代,却有相同的心灵绽放——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前者没有被苦难阻断道路,后者没有被富足和安逸遮住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