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又到了稔子成熟的季节。那一抹醉人的紫,勾起我对20世纪80年代末那段纯真童年的深深怀念。
20世纪80年代末的乡村,物质条件匮乏,没有琳琅满目的零食,也没有五花八门的玩具。野外,便成了我们这些乡下小孩解馋和寻找乐趣的“主阵地”。各种各样的野果,就像大自然慷慨赠予的珍宝,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个快乐无忧的童年。而稔子(又称山稔子),无疑是其中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美味。
“六月六山稔逐粒熟,七月七山稔熟到甩”。这句流传在乡间的俗语,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准确地预示着山稔子成熟的时节。从六月开始,山稔子便在山林间悄悄地成熟起来。起初,它们是青涩的,小小的,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挂在枝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由绿变红,再由红变紫,最后变成了深紫色,饱满而圆润,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而到了七月初七至七月十四这段时间,山稔子的成熟度达到了顶峰,漫山遍野都是它们的身影,仿佛给山林披上了一层绚丽的紫色纱衣。
山稔子,学名桃金娘,它的花朵粉嫩娇艳,宛如羞涩的少女,而成熟后的果实则是紫得发亮,犹如一颗颗晶莹的玛瑙。它不仅美味可口,还有着诸多好处。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补血安神、滋补肝肾等功效。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它可是我们这些孩子补充营养、治疗腹泻、痢疾等病症的天然佳品。
小时候,每到山稔子成熟的季节,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就会相约一起去山里摘山稔子。我们背着小竹篓,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向山里跑去。一进入山林,我们就像一群小猴子,迅速地分散开来,寻找着那些成熟的山稔子。我们穿梭在树林间,眼睛紧紧地盯着枝头,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一旦发现了熟透的山稔子,我们就会兴奋地大叫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从枝头摘下,放进竹篓里。山稔子的果实很娇嫩,稍微用力就会捏破,所以我们摘的时候格外小心。我们一边摘着山稔子,一边往嘴里塞,味道甜滋滋的,还透着一种沁人心脾的山野清香。一会儿,嘴唇、牙齿、手指、指甲都被染成黑紫色。
记得那天,山里的稔子特别多,也特别甜,我们沉浸在采摘的喜悦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渐渐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山林间,可我们却浑然不觉,依然在山林间忙碌着。
直到天色渐渐暗下来,山林里变得安静而神秘,我们才突然意识到,该回家了。大家匆匆忙忙地收拾好篮子,踏上了回家的路。可是,由于我们在山林里跑得太分散,在回家的路上竟然走散了。当时,我一个人在黑暗的山林里摸索着,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四周的树木像是一个个张牙舞爪的怪物,风声在耳边呼啸,仿佛是魔鬼在咆哮。我大声呼喊着小伙伴们的名字,可是回应我的只有空荡荡的山谷回声。
夜幕降临,山上一片漆黑。我害怕极了,心里不停地想着妈妈和家人。我想象着他们焦急的面容,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就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突然听到了远处传来妈妈的呼喊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晰,我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大声回应着妈妈。不一会儿,妈妈和奶奶,还有家人们的身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妈妈一把将我抱在怀里,我能感觉到她的身体在微微颤抖,她的泪水滴落在我的脸上。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妈妈对我深深的爱。
回到家后,妈妈没有责怪我,她再三叮嘱我以后上山摘稔子要注意安全。奶奶还拿出我摘的一些山稔子,教我怎样泡酒。
山稔子,它不仅仅是一种果实,更是我童年的回忆,是母亲的爱,是奶奶的关怀。它承载着我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对亲人的爱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