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5年01 08 甲辰年十二月初九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城事|安定村:侨心系桑梓 乐捐有大爱

作者:柯颂 时间:2023-03-20 16:01:33

琅琅的读书声从已有近百年历史的校园传出,这家在20世纪30年代由侨胞捐资所建的乡村学校,曾因广招放牛娃又分文不取而蜚声海内外。重视教育,守望相助,安定村文明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安定村是现今的中山市南朗街道南朗村属下的一个自然村,坐落于中山市南朗街道的中心,紧邻着繁华的商业区。早在870年前香山未建县时,安定便有人烟。目前,安定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300多人,而祖籍该村的华侨华人有1000多人,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檀香山最早最多。钟灵毓秀的安定村人才辈出,侨胞中的著名人物有杨仙逸的夫人程度纯、檀香山著名侨领程维晃、参与创办檀香山首份中文报纸的程蔚南、参与创办中山大学的程天固、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程天斗等。

投身为故里 暮年壮志酬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2019年秋,从美国硅谷回到家乡的侨胞程民兴,选择在此终老。已九旬的他每天驾驶着电动小三轮穿行于村巷石板路,为村中的侨务事出谋献策。有时也拔一下杂草,或力所能及地为村民解决下实际困难,再教一下村中的小朋友英文。


1932年的安定学校。(翻拍|余兆宇)


旧式消防车。(资料图片)


安定村这样的民居传统又古朴。(摄影|李伟荣)


保存完好的安定村族谱。(摄影|余兆宇)

程民兴是安定村当年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的高材生。早年他留在香港任一家中学的校长,退休后移居美国。1995年5月,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程民兴放弃了檀岛悠闲生活,偕夫人回乡筹建安定小学礼堂。夫妻千里迢迢飞越重洋回到安定,随即东奔西走。夏季的中山,热浪吹袭,也没有代步车辆,在农村生活并不轻松,可他们并无怨言,一心一意专注于筹建事宜。

“那时我才六十岁,有活力,为家乡作贡献,一切都非常值得!而且在我们安定村,归国侨胞为家乡建设出力的也大有人在。”程民兴健步行走于乡村道上,站在中英文书写的“安定牌坊”下,躬身于左下的“柴桥”土地公前,拔开了其上的瓶瓶罐罐,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民国二十七年冬月,乡长程维壁敬立”等字样。

原来这里曾是一片水塘,村民出入非常不方便,还不时发生溺水事故。那时,从檀香山回到安定的侨胞程维壁,由于见识广博,乐于为民,成为了安定乡的乡长。为了保持村里的清洁卫生,时任乡长的程维壁每天手提一把镰刀,巡回于乡村各处,割除杂草,修理藤枝,维护村容村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侨胞应该有这样的一种传承精神,为家乡的建设出钱出力。”程民兴言行如一。南朗街道侨联办主任林显扬清楚地记得,1999年,程民兴动员程维晃公之后裔回乡参加安定村的第八届敬老贺寿联欢会。经他的发动,最终有10位乡亲专程从美国、英国等地回乡参加。席间,程民兴时而用流利的英语、时而用家乡话与众人交谈。在程民兴倡议下,海外内乡亲玩起“对歌”助兴。檀香山乡亲带来旋律优美、柔和的夏威夷民歌,乡亲以粤曲作为“回礼”。虽无乐器伴奏,但并不妨碍在座60多位听者拍掌和应,高潮迭起,可谓“一曲安音诉衷肠,爱定家国写春秋”。

众“侨”合力建安心家园

走进南朗繁华中心的安定牌坊,映入眼帘的是“肥婆鸭粥”“老字号鸭粥”等门店,这里便是著名的南朗鸭粥一条街。

1989年,第一家对外经营的南朗鸭粥大排档在安定村开张,可口的南朗大米,水乡滋养的生态鸭子,让一碗南朗鸭粥盛满了浓浓的乡情,飘香四方。港澳人士、海外归侨莫不以这一碗鸭粥而倍感满足。2022年的国庆长假期间,每到黄昏,这里便开始人声鼎沸,客人们秉杯把酒、畅谈理想、闲话家常,直至凌晨才渐渐平静。


年已九旬的侨胞程民兴(左)讲述村中侨史。(摄影|余兆宇)


村里的旧公社。(摄影|余兆宇)


如今的安定村干净恬静,充满生活气息。(摄影|李伟荣)

而在白天,顺着这条街往里走,右边可见一幢民国期间的建筑,左边是安定村老人协会和活动中心,安定村老人协会大门的右边小楼便是中山当年较早成立的安定侨联会办公室。

“安定的侨联工作能这么出色,离不开他们的组织建设,早在1979年,该村就成立了安定侨联会,成为了紧密联系侨胞,交流侨情,促进家乡建设,维护侨胞、侨眷利益的重要组织。”历史学博士、教授,原中山市社科联主席胡波表示。

1979年,由于回乡省亲的乡亲日益增加,是年3月5日,在旅港同胞程康云、程庆棠两位先生的倡议下,安定村成立侨联会。很快,侨联会成立的消息传至海外。旅檀同乡会安溪社很快作出回应,先后派人专程回乡了解乡情村貌,将家乡的情况录制成影片带回海外,广而告之。此后,侨胞为安定村安装街灯、铺设水泥路、建会馆、购买农用喷雾器和小型消防器材等物资出钱出力。重建落成的奎璧门、庚辉里两闸门也由侨胞集资建成,村容村貌由此大变样。

据介绍,从1979年开始,安定侨联会支付全村路灯电费、垃圾清理费,代办公证书、代传电话代填申请表等日常琐事,无论是慰问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其家属,还是处理侨胞财产纠纷,落实退还华侨房屋工作,侨联会都尽心尽力,也因此收获了赞许、支持和信任。

“当时出生于檀香山的程耀庚已经80多岁,每一两年便回来一次,每次回乡必到安定侨联会座谈。他教育子女,若到中山一定要到安定侨联会。在他的介绍下,有10多名海外乡亲来请求侨联会协助寻找亲属或祖居,侨联会都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解困难。”安定侨联主席、《南朗乡音》老编委郭岳华向记者介绍。

有了组织联通海内外,还必须有硬件设施。2003年秋,在侨胞以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捐助下,安定村建成了南朗规模最大的村级老人协会和活动中心,内设乒乓球桌、桌球台、麻将台、电动按摩椅、电视机、扩音器、吊扇、立式空调等设施,配有医疗室。另还设有接待室,供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回乡寻根问祖和探亲访友时留宿。安定村老人协会还重视老人医疗保健,在香港许锦慈善基金赞助下,聘请了一名退休主治西医师,逢星期天免费为会员诊病、量血压,另安排一名理事轮值。有患重病者,医生和值班理事即护送到当地医院。

侨捐建校让乡中子弟免费接受教育

出安定老人协会,往左,一栋颜色鲜艳的建筑赫然入目,这是安定托儿所。托儿所的右边,便是当年扬名海内外的公益乡村教育学校——安定学校。

巍然矗立、壮观宏伟的安定学校位于龙穴路亨美祥和巷之首,是由安定村旅檀乡亲和程天固共同集资4.2万美元兴建的,程天固任该校第一任校长。1937年,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良友》,以半个版的篇幅,报道了来自中山安定村的一则图片新闻,该新闻称,当时国内文盲众多,乡村教育亟待解决,在中山的安定学校录取了许多牧牛娃,“一切皆由学校供给,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一则新闻,把安定的美名推向了海内外。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向学校投下了无情的炸弹,把程天固以及广大乡亲用心血建成的校舍炸毁,令人痛心疾首。1986年,在旅檀乡亲的支持下,安定学校在原址重建,并扩充至占地15000多平方米,增设有大型礼堂、运动场等,成为中山市“四优”达标学校。


村口附近一幢建于1936年的侨房。这些被悉心保存的侨房牵动着海外侨胞们的心。(摄影|余兆宇)


侨房窗户上的外墙装饰很有特色。


程康忠旧宅保存完好。


编辑 文智诚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徐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