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5年01 08 甲辰年十二月初九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风物|边呢都有月光光

作者:冯东航 时间:2023-09-22 17:05:27

“边呢”是中山石岐话方言词,即“哪里”的意思。“边呢”的人都会举头望明月,“边呢”的月亮都会最圆,而在广东,“边呢”都会有童谣“月光光”的诵唱声,尽管用的方言和版本都有不同。我们且先看看一个可能是最最通行的版本吧:

月光光,照地堂;  

年卅晚,摘槟榔;  

槟榔香,摘子姜;  

子姜辣,买菩达;  

菩达苦,买猪肚;

猪肚肥,买牛皮;

牛皮薄,买菱角;

菱角尖,买马鞭;

马鞭长,起屋梁;

屋梁高,买张刀;

刀切菜,买箩盖;

箩盖圆,买只船;

船漏底,浸死两只番鬼仔;  

一个蒲头,一个沉底。  

尽管是最通行的版本,毕竟也是有年份的了,得做一些解释:

地堂,一般指村里一大片用来晒稻谷的平整之地。卅是数字30的代用字,在广东地区的使用非常普遍,年卅晚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即除夕夜。槟榔,是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最高可达30米。很多地区(包括旧时的中山)的人将它的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广州不记贫富长幼男女,自朝至暮,宁不食饭,唯嗜槟榔。”可见当时粤地嚼槟榔风之盛。子姜就是姜芽,或者是鲜嫩的生姜,它们质地脆嫩而且无渣,多用来制成一些腌制菜品或者用于一些菜品的配料。菩达呢,即苦瓜,也称凉瓜。


2020年5月4日,晚上时间18点50分,从中山东部海岸升起《超级月亮》。这是记者从五桂山上拍摄到的,一次曝光获得的画面。由于空气透明度较好,月亮肉眼观测直径比平时大14%,但由于当日多云,升起的月亮迅速躲进了云中。 (摄影| 孙俊军)

这个版本,在中山地区也可能是最通行的。而在1932年的某天,中山县立中学其中一堂美术课,天色不那么好,老师说今天就不画画了,我们讲讲自己会说的童谣吧,于是大家都七嘴八舌,到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老师说,放学后回家,你们都问问父母和祖父母,看还有什么好玩的童谣,后来,他们把收集到的本土童谣发表在当时的校刊上,其中,就有一首这样的“月光光”,91年前的本土“月光光”:

月光光,俾把头毛妹梳妆, 

梳大髻,插红围。        

插起花围沃沃贡,        

着起红袍拜月公。       

你又拜,我又拜,

拜到出年好世界。        

接埋心抱嫁阿拉。        

拉姑嫁落渡,

一篮番薯一篮芋。

这首“月光光”当年的收录者是梁鑑澄同学,按时间推算他现在应该不在人世了。他收录的这个版本,现在的流行程度不算很高,更显其珍贵。里头有些方言词也得解释一下:

第一句的“头毛”,就是头发,小朋友因玩耍或运动大汗淋漓,石岐的大人们会说“睇下你,头毛髻仔都湿晒。”第二句的“梳大髻”则是牵涉到本地的风俗,在旧时的中山,准新娘要在婚礼的前一天举行上头礼,即是把做女孩时的发式改成妇人梳的髻。一般由有福气的妇女充当梳髻的人,新娘沐浴更衣后,面向吉方坐好,负责梳头的人点起红烛,开始给新娘开面梳髻,梳髻的时候,负责的人要吟唱起三梳歌:“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梳髻完成,还要插上一对如意簮。

第三局的“沃沃贡”一般写作“喐喐贡”,指动个不停。倒数第三句的“心抱”,即儿媳妇,一般认为是“新妇”的音转。而“阿拉”一般写作“阿孻”,即年纪最小的儿女,具体会分成“孻仔”和“孻女”。粤语有“孻仔拉心肝,孻女拉五脏”的俗语,意思就是年纪最小的子女最招父母的疼爱。年纪最小的叔叔称“孻叔”,年纪最小的姑姐称“孻姑”。另外,“孻”和“屘”是同义词,“孻屘(音“拉尾”)”是末尾的意思,在比赛或排行榜上排“孻屘”或“第屘”或“包屘”就是排倒数第一的意思。

而小榄地区的“月光光”又是这样的:

月光光,照地堂。

年卅晚,摘槟榔。

槟榔香,买酸姜,

酸姜辣,买萝卜。

萝卜又空心,

不如买金针。

针冇两头利, 

不如买梳蓖。  

梳蓖好梳髻,

梳得光滑又整齐。

这一首中的“梳篦”,是一种理发的用具,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齿稀的称“梳”,齿密的称“篦”,梳理头发用梳,淸除发垢用篦,它是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梳篦的产地以江苏常州和广东顺德大良最为著名。

在中山的客家方言区,也有好几个版本的“月光光”,其中一首流传于南区长命水一带:

月光光,照四方,

龙眼甜,荔枝酸,

食甜蔗,透心凉,

好酒饮,三日醉,

好花插,满头香。

这一个客家话版本简单直接,龙眼、荔枝、甜蔗、好酒、好花,当然还有“照四方”的“月光光”。

另外一首则是流传于南区南桥村一带,相比前一首,显得略复杂一些:

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妹,种韭菜。

韭菜打黄花。

种金瓜,

金瓜蒂蒂督。 

掌牛阿哥好种竹。  

竹开花,学骑马,

马尾长,学养羊。

羊脚跛,学养鸡,

鸡落志,阿妈打督屁,      

阿妹听到笑嘻嘻。

这首“月光光”里有两个“督”,第一个是“金瓜蒂蒂督”,这里的“督”是刺,刺手的意思;第二个是“阿妈打督屁”,这个“督”是量词,在中山,屎、尿、屁、痰等都用这个量词,相等于泡、个、口。至于倒数第二句的“鸡落志”,那个“志”,就是鸡笼的意思。


白水井花灯一条街选购灯笼。(摄影| 夏升权)


中秋传统手工月饼制作。(摄影| 余兆宇)

大家都知道,中山有三个闽语区:南朗、三乡和沙溪。其中沙溪有一首闽语的“月光光”是这样的:

月光光,照地堂,

年卅晚,吃槟榔。

槟榔香,吃子姜,

子姜辣,吃蒲达。

蒲达苦,吃猪肚,

猪肚韧,吃田银。   

田银坏,吃海带,

海带四个耳,

买盘糖包拜土地。

这一版本的前半首与最流行版本基本相同,但从“猪肚韧”这句开始,就有了自己的特色,其中的“田银”,是指田间的草菌、芹菜之类。

最后说一首流传于横栏一带的“月光光”吧:

月光光,照地堂,

地堂有粒沙,

俾女嫁疍家。

疍家会攞虾,

三仔乸掘掘下, 

掘亲一只老蛤乸。  

煲啖汤,  

后生食蛤肉,  

老大饮蛤汤,

饮剩哋哋多,  

倒入菱角塘,

菱角开花白茫茫,

茨菇开花红铛铛。  

这一首里头的“蛤”和“蛤乸”,都是指蛙类,也就是田鸡。这首童谣最起码让我们知道,菱角开的是白色的花,而茨菇的花则是“红铛铛”的。


编辑 文智诚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