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是凝固的思想,立体的音乐,它不仅是生活的简单复刻,更承载了创作者的时代思索和生命的诗意。好的雕塑犹如聆听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扑面而来的震撼令人默言。
作为中山首届雕塑艺术展策展人,李垚儒的作品曾经入选过全国美展,对于雕塑的艺术语言和公共性,他有着自己的思索。
01 | 功夫在刻刀内
相对于绘画,雕塑步骤繁琐,打料、塑形、翻模、定型、打磨,从二维世界进入三维世界,需要扎实的素描功底。
创作雕塑时,李垚儒没有一张具象图,草稿纸上,只是基本的结构,人物的面孔、神情、体态、动作,全凭经验与想象,让“它”自己生长出来。
正在创作的李垚儒。(摄影丨孙俊军)
而一个成熟的雕塑艺术家也是泥瓦工、电焊工、木工、铸造工……每个环节稍有差池,作品就会报废。甚至还需有一样基本功——体能。动辄一年半载的雕塑周期,就是一场持久战。李垚儒回忆起当年学艺生涯,班里十多个同学,居然没有一位女生学习雕塑,毕竟拿起雕刻刀、雕刻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对心性的磨炼,也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
02 | 功夫也在刻刀外
初识李垚儒,源于观展所见的作品《马赛马拉的阳光》,黝黑的铜塑,如弧线般排列的马赛马拉人跳跃向上,紧绷的肌肉线条形成了极大的张力。这一来自于遥远而陌生国度的人群似乎就跳跃在众人的眼前。
马赛马拉的阳光。(摄影丨孙俊军)
马赛人是东非草原的一个高大族群,李垚儒无意间从电视上了解到,“这个族群身材高大,平均超过了一米八,他们的欢迎仪式很特别,就是手持放牧棍子向上跳跃,跳得越高说明越热情,这一画面深深感染了我。”他决意将之重现在雕刻刀下,为了了解马赛人的生活习惯、人物形象,李垚儒阅读了许多关于东非草原和马赛人的书籍和资料,力求找出他们的“精气神”。“一个雕塑作品好不好,不是看它写意还是写实,最重要的是要有灵魂,而这灵魂来自于创作者对于作品背后的认知,包括时代背景、历史环境、人物的精神状态等等。所以和其他许多艺术创作一样,功夫都在诗外。”
03 | 好雕塑可以点亮城市
提起雕塑,更多人的认知更多偏向景观雕塑,它是一座城市形象的代表符号,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象征。如深圳著名的拓荒牛雕塑、广州的五羊石像、上海的东方之光、珠海的渔女像、兰州黄河母亲等等,都代表着城市特有的记忆。一座城,有了历史而厚重,有了生命而有活力。
李垚儒以雕塑记录生活之美。(摄影丨孙俊军)
李垚儒说,雕塑和其他艺术的区别在于公共性与互动性,“雕塑是另一种建筑,观者和作品之间其实是一种游戏关系,它被不断凝视,川流不息的人群与雕塑共生共融,相互养成,所以好的雕塑是可以滋养一座城市的精神世界。他说,虽然中山的雕塑创作者相对稀少,但从首届中山雕塑艺术展上已经看到了希望,“他们用雕塑语言记录生活之美、时代之变,深入探索研究雕塑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
此次所展出的作品,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意象的,都体现了作者对雕塑手法和雕塑材料的深入思考,传达出兼具美感和内涵的人文精神。”
编辑 文智诚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