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农历九月十六,正值秋天时节,河涌水涨漫入稻田,无数生长在稻底的肥美丰腴禾虫浮游起来,又随潮落流出禾田、河涌。
晚上11点50分,神湾镇磨刀门水道大排西涌口处的50亩禾虫滩上,月朗风清,江面水波摇曳,岸边依稀灯火点点。江面上不时有渔船缓缓经过,发出“嘟嘟嘟”的声响。
此时,寂静的禾虫滩上,一簇由头灯射出的光圈,在漆黑的水草间左右探寻。戴头灯的,正是今年40多岁的土生土长神湾镇海港村村民吴玉成。他正在寻找的,是大自然的馈赠——禾虫。
10月30日,农历九月十六,神湾镇磨刀门水道一处禾虫滩,当晚的第一网禾虫。
这一网数量超出预期。
据成哥介绍,神湾禾虫外表呈青黄色。
禾虫学名疣吻沙蚕,又被称为“水中软黄金”,喜欢栖身于咸淡水交汇的滩涂、稻田或水草的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草根等植物为食物。
禾虫依靠天然繁殖产出,天气、潮汐和水质都会影响禾虫生长和成熟,水质稍有轻微污染都不能生存。因此,禾虫一直被视为生态环境的“风向标”。
神湾镇山多泉密,滩涂星布、水草丰茂、河涌纵横、稻田连片。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天文大潮沿西江上溯,西江水、山水与海水形成咸淡水交汇区,这里,成为盛产禾虫之地,拥有禾虫滩涂近4000亩。
按照经验,秋分过后,禾虫成熟,随着秋潮涨落,神湾迎来“四水”禾虫季,即农历九月初一、九月十五、十月初一、十月十五,在这四个时间点的前后几天,都是禾虫季,迎来大量禾虫“出没”。
吴玉成打小就跟着爷爷、父亲捕捉禾虫,拥有30多年“装禾虫”的经验。近十多年来,他开了以烹饪禾虫为特色的饭店,承包了300多亩禾虫滩。每到禾虫季,就是他和家人最忙碌的时候。禾虫产量最多的一晚上,吴玉成一家,可以捕捉到3000多斤禾虫。
10月31日零点后,禾虫滩的水面下开始慢慢有禾虫游动,凌晨1时许,越来越多肥美丰腴的禾虫快速上下浮游,场面壮观。
“有没料到呀师傅?”此时,寂静的岸边突然热闹起来。20多位来自各地的围观者,乘着夜色驱车前来。他们用手机电筒打开亮灯摇晃着,与吴玉成打着招呼,表示想来购买禾虫。吴玉成示意捕捉时机未到,还需继续耐心等待。
10月31日凌晨1点多,在另外一个捕捞点,吴玉成的哥哥吴玉其在观察和等待收网时机。
凌晨2点多,观察到江水正在退潮,水位下降位置已合适,此时,吴玉成走向水中的小栈道,双手轻轻来回拉动网兜的牵绳,感受到手中重量后不禁欣喜起来:“这一网大概有10斤,超出预期。”
禾虫十分娇嫩,稍微用力就容易“爆浆”。吴玉成小心翼翼地“起笼”,打开网兜,让禾虫轻轻滑入早已准备好的筐中。这个筐分为两层,第一层的洞口大小正好适合禾虫钻过,滑入放有清水的下一层,杂质则被留在了第一层。
“大家看看,10月31日,坐标7号灯塔,第一筐的禾虫,有图有真相。”
对收获感到满意的吴玉成掏出手机,录好视频后发朋友圈,接着守候下一网。
10月31日凌晨2点多,这一网收获的禾虫比昨天还要好。吴玉成(右)与哥哥吴玉其一起整理刚捕获的禾虫。
靠近江边的禾虫滩。
禾虫干。
禾虫作为当季美食,不仅受到中山市民喜爱,也因承载着乡愁,受到不少港澳同胞、海外华侨的惦念。一到禾虫季,食客纷纷寻味而动。
神湾禾虫捕捞及烹饪技艺,是神湾镇百姓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劳动生活习惯而创造发明的传统技艺,诞生百年以来,一直得到活态传承。
2022年,神湾禾虫捕捞及烹饪技艺更是成功入选中山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神湾禾虫的烹饪手法包括蒸、炒、煲、炖、焗,制作出来的禾虫美食鲜美甘香,蛋白质丰富,有补脾益胃、利水消肿等食疗功效。
砵仔禾虫,是最受欢迎的禾虫菜品之一。正宗的神湾砵仔禾虫做法,并不加入鸡蛋,充满禾虫本身的蛋白。这道菜的做法是先将新鲜禾虫放入盐,禾虫爆浆后,与葱姜、陈皮丝、炸过的五花肉、蒜片相伴打匀,蒸25分钟后淋上热油,使表面香脆,禾虫香味浓郁。
成哥在制作禾虫菜式。
砵仔禾虫是最常见的禾虫菜式。
蒸禾虫。
砵仔禾虫。
禾虫煎蛋。
禾虫干水鸭汤。
生炒禾虫。
生炒禾虫也是许多食客忍不住下单的菜谱。新鲜禾虫蒸10分钟后晾干,与陈皮、烧肉、姜片、辣椒丝一起猛火爆炒。做出来的菜品,禾虫表面焦脆,让人欲罢不能。
陈皮石斛炖青头鸭汤,是一道养生的汤品。将晒干的禾虫饼与新鲜的青头鸭、石斛与陈皮一起炖汤,味道极鲜。
说起禾虫饼,这是神湾的另一种传统禾虫美食做法。
在秋季,上午的10点多至下午4点多,秋阳之下,吴玉成的妻子就在自家开的饭店门前晒禾虫饼。新鲜的禾虫,放入一个个圆形磨具中进行固定。禾虫遇到猛烈阳光时开始爆浆,在晒8至10天后,形成了“禾虫饼”。
“一直以来,村民都有晒禾虫饼的习惯,禾虫饼可以长久储存。村民用它来煲汤,与猪肚、瘦肉、陈皮一起煲汤,味道鲜美。”吴玉成妻子介绍道,村里产妇坐月子的时候,家人也会用禾虫饼与姜、醋一起煲,有祛风的效果。
实际上,村民还有腌咸禾虫、制禾虫酱等做法,传统风味十足。每一道菜,都是食客们儿时记忆里的味道。
(本版摄影丨明剑 余兆宇 盖刘宝)
编辑 文智诚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