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沙村位于南朗街道南部,建村历史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明清时期以来,泮沙村就有举办民间集会的习俗,尤其是村民所制作的风筝别具特色,赢得了周边乡镇的广泛赞誉。
泮沙纸鸢队在比赛。(摄影|简建文 )
《南朗镇志》中记载:“泮沙村素有‘风筝之乡’的称誉。”到了民国时期,“泮沙纸鸢”更成为该村的一个标志,村民许航宝被选拔到省参加风筝比赛获“金猪奖”和风筝能手称号,并应邀赴澳门表演。去澳门表演时,有三四十名乡亲前往助兴,当中的 10多人光脚走路近 10小时才抵达澳门,足见群众的支持程度。
当时的风筝之乡有多爱放风筝?每年逢农历八、九月,泮沙乡村口大地坪和天后庙前旷地,每天傍晚,如天无雨,就有大群男女老少带着各式各样纸鸢不约而同来放飞,如遇明月当空,有人飞到午夜或通宵。高兴时,在农历大年初一也有不少人在此地放飞风筝。对泮沙人来说,风筝文化是宝贵的集体记忆。
许航宝的孙子许国平从小对风筝文化耳濡目染,年幼时,他常围观父亲和村民一起制作风筝,对泮沙风筝有很深的情感。“我们这批泮沙风筝的见证人也慢慢老了,这项手艺怕是就这样失传了吧。”如今许国平已经70岁,近些年来,他眼见放风筝的村民越来越少,扎风筝的手艺也逐渐被封存在纸上,对泮沙纸鸢的未来充满担忧。好在事情迎来了转机—―
今年3月,中山市社科联组织召开课题研究座谈会,社科专家学者与南朗街道、泮沙村共议泮沙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对“泮沙纸鸢”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南朗“泮沙纸鸢”民间风俗申遗工作便就此展开。
泮沙纸鸢队在学习传承制作纸鸢。(由通讯员供图 )
可是问题来了,村里已经没有人会扎风筝,那要如何还原泮沙纸鸢的手艺呢?
庆幸的是,村里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尚留存着风筝的记忆,甚至在小时候还见过许航宝放风筝。根据老人的描述和绘图,结合到阳江等风筝基地学习的知识,以及查到的非遗方法,泮沙村终于摸索出了能付诸实践的风筝制作工艺。
之后,征集泮沙纸鸢队队员的信息一发出,不少对风筝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人踊跃报名,6月8日,泮沙纸鸢队正式成立,共有16名队员,其中超半数为“90后”青年,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泮沙纸鸢曾盛极一时,放风筝则是泮沙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我们想让它的辉煌再现,让家乡文化得到传承。”得知要组建泮沙纸鸢队时,土生土长的泮沙人许汉良颇感欣慰。
许汉良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大人常会带着自己制作菱角仔等形状简单的风筝。在没有电子产品和玩具的那个年代,风筝成了他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牵着风筝线,许汉良跑过了快乐的童年。如今50岁之时,他肩负起了泮沙纸鸢队队长的责任。
队伍成立后,泮沙村委会举办了13期风筝扎作培训班,邀请广东省风筝协会的非遗传承人和村中老人开展风筝扎作技艺培训。
制作一只风筝并不简单。从竹子的选择,到削竹、扎制骨架,再到裱糊、绘画,环环相扣,一步出错,就需从头再来。手艺生疏的队员们,经常在削竹片时被刀划伤。“这一步骤需要非常耐心,每一刀都要削好。”许汉良说,最夸张的一次,有队员还去医院缝了针。
因为都有工作在身,队员们只能利用晚饭后的下班时间进行培训。出乎意料的是,到了晚上十点的计划结束时间,大家都不舍得下课,“哎呀,都十一点多了,大家下课行不行?”好几次,老师“无奈”地看着沉浸其中忘记时间的队员,提醒大家该回家休息了。
77年前,为了制作栩栩如生的“百足”风筝,年近古稀的许航宝全过程亲力亲为,甚至不惜卖掉家中一半的稻谷以作制作费用,倾注了不少心血。77年后,在曾经许航宝放飞“百足”风筝的泮沙村,一群年轻人数夜苦学,开料削笏,裱糊绘画,让沉睡已久的泮沙纸鸢拨回时间的走针,以强势之态再回乡民视野。
7月13至14日,广东省第十届风筝锦标赛在中山南朗街道竹林城市文旅综合园举办,一只近50米长的蜈蚣风筝,出场即成瞩目焦点,蜈蚣眼睛迎风会飞快转动,顶端还会发出“嗡嗡”声响,形制巨大。
这只蜈蚣风筝即出自泮沙纸鸢队。“出师”不到一个月,从零开始学习风筝扎作的泮沙纸鸢队就站在省级赛事舞台上,和来自深圳、广州、阳江等10座城市16支队伍同台竞技。
阳光下,许汉良满头大汗,他带领队员控制着风筝线,蜈蚣风筝以优美姿态遨游蓝天之下。
凭借出色的表现,这一队伍荣获了广东省第十届风筝锦标赛龙串类风筝赛第二名,蜈蚣风筝斩获地方特色风筝表演赛“最佳工艺奖”。
队伍组建伊始时,许汉良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月之后的比赛上,他会获得“优秀运动员”称号。整个培训期间,许汉良付出了很多汗水,在队员们眼里,他实至名归。
“许队长给年轻人带了个好头。”“90后”队员陈丽婷说,现在,越来越多泮沙的年轻人了解并接触泮沙纸鸢,家乡文化不仅被唤醒,还走上了新的传承之路。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有形的泮沙纸鸢拥抱了天空,无形的乡村故影随之飘飞万里,一根细细的风筝线,牵着泮沙人沉沉的期许。
7月21日至22日,“广深中”风筝文化交流在南朗街道竹林城市综合文旅园举行,大湾区市民纷纷来打卡。(摄影|文智诚 )
升空的风筝较多时,地面上的参赛者专心操控,避免与其它风筝线缠绕。(摄影|文波 )
参赛者放飞风筝后,裁判员在旁计时并测量角度。(摄影|文波 )
参赛者专心操控自己的风筝。(摄影|文波 )
各种造型的风筝。(摄影|文智诚 )
把这些大风筝放飞也是一项技术活。(摄影|刘明海 )
追风筝的游客。(摄影|刘明海 )
夜色光筝。(摄影|简建文 )
弯月与风筝。(摄影|简建文 )
多彩金鱼风筝在空中飞舞(摄影|文波 )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