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山的龙舟就会在岐江河上上演“赛龙夺锦”的热闹场面。随着一年一度的龙舟季渐近,为提前做好赛龙夺锦的准备,连日来,中山不少镇街纷纷“起龙”,被放置在河道淤泥中的“龙舟”被一一“唤醒”,拉开了“龙舟月”的序幕。
5月17日清晨,石岐街道基边村率先奏响“起龙”序曲。天色微亮,基边村的龙舟队队员与热情的村民们便齐聚一堂。在激昂的锣鼓声中,众人迎送“龙头”和“龙尾”前往花王庙中点香祈福。袅袅烟雾升腾而起,悠悠飘向石岐河畔,承载着基边村民对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美好祈愿。
随后,龙头、龙尾随队伍抵达基边龙舟训练基地。此时,龙舟队员们纷纷挽起裤脚、踏入水中,紧密围在龙舟两侧。他们手持勺子、水桶,齐心协力将龙舟内的积水与淤泥奋力排出。一时间,水花飞溅,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沉睡许久的“基边新康龙”缓缓浮出水面。孩子们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登上龙舟,兴奋地拿起船桨比划,眼中闪烁着对龙舟文化的热爱与好奇。
为什么龙舟要埋到水下的淤泥里面呢?
原来,广东气候高温潮湿多雨,为防止龙舟的龙身发霉开裂,每年端午节扒完龙舟之后,就要将龙舟的龙身藏在河涌底。这样保存的木龙船,可历经数百年之久不坏。第二年,“藏龙”便静待人们将其“唤醒”,这是岭南地区特有的龙舟文化精髓,也是石岐龙舟民俗延续至今的传统。
炮仗中的“龙首”。
5月20日,港口镇迎来了“2025年锦绣水韵龙舟巡游活动起龙仪式”,天后宫前热闹非凡。仪式上,龙舟队伍举行了庄重的龙眼点睛仪式。晨光熹微中,点睛之人笔锋稳健划过龙眼,笔尖轻触,浓墨在龙眼间晕染开来,整条龙瞬间“活”了过来。
在浅水湖河畔,随着龙舟缓缓驶入河道,港口镇的端午游龙的大幕正式拉开。队员们身姿矫健,整齐划一的划桨动作,溅起层层水花,展现出团结协作、奋勇向前的龙舟精神。
“起龙”作为端午习俗极为重要的一环,不仅是将埋藏在河涌淤泥中的龙舟挖出,在石岐话里,“起”与“喜”同音,因此“起龙”也寓意着吉祥与喜悦。起龙之后,还有出龙、试龙舟、集训等一系列环节,各龙舟队的队员们都在紧锣密鼓地为6月的龙舟赛积极备战。
端午时节的中山,河网交错间,龙舟竞渡的激昂画面即将上演。这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的盛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体现,将吸引着无数市民与游客共赴这场水乡狂欢,感受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
龙舟队友们正在清理龙舟内的积水。
祈福现场为“龙首”点睛。
龙舟起水后开始驶入港口镇浅水湖河道。
队员们紧密围在龙舟两侧,准备开始“起龙”。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坐上龙舟后,划了起来。
队员在花王庙祈福。
起龙现场。
队员们在岐江河上划着新龙舟巡游。
岸上正在观看龙舟巡游的市民朋友。
摄影丨张景天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