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藏语中,“结巴村”意为“遗忘”。
它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下辖的行政村,位于县东北部巴松措国家森林公园内,过去由于发展滞后,仿佛被时光封存:泥泞的小路,斑驳的墙垣,缓慢流淌的日子。然而,这份“遗忘”并未持续。一缕来自南海之滨的暖风,携着决心与期盼,悄然拂过高原。
青石板铺就了整洁的巷道,温暖的灯火点亮了藏家的窗棂,曾经沉寂的村庄,如今推开窗就能望见雪山与游人带笑的脸庞。更令人惊喜的是,一种来自中山的独特味道——石岐乳鸽,也乘着东风,“咕咕咯咯”地扑棱着翅膀,落在了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
这是关于唤醒、扎根与融合的故事。
当藏家灯火遇见湾区暖意
巴松措的湖水,依旧如一块巨大的绿松石镶嵌在雪山脚下,倒映着亘古不变的蓝天。然而,湖畔的结巴村,却悄然换了人间。
曾经,泥泞是它的底色;如今,整洁的街道、古朴又不失生机的藏式民居、便利的停车场,勾勒出“美丽乡村”的模样。这背后,是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中山工作组(下称“中山援藏工作组”)倾注的1500万元心血,和一个“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坚定信念。
2023年西藏林芝·工布江达特色产品暨旅游推介会在中山市兴中广场稻香酒家举行。(摄影|余兆宇)
清晨的阳光爬上窗棂,结巴村57家民宿的主人轻轻擦拭着门前的铜壶,迎接着新一天的客人。推开藏家小院的木门,不再是闭塞与凋敝,而是远方旅人的笑语与雪山湖水的馈赠。
望着这些美景,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向坤山的笑容里透着欣慰:“改造后,结巴村每年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村民们口袋里的收入,实实在在增加了2000万元。”
为了能更好地助力当地发展,中山援藏工作组还对接银行,为民宿建设提供贷款支持,在招商工作中积极引进松赞林卡酒店、巴松措疗养中心、欧巴村自驾游营地等项目落地。
2023年2月21日,在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招商引资局)、文化厅、旅游发展厅、林芝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承办的西藏自治区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林芝市副市长段刚辉在介绍林芝重要旅游资源时,专门介绍了中山对口支援地——工布江达县的国家5A级景区巴松措。
他说,巴松措集雪山、湖泊、森林、文物古迹为一体,湖水清澈湛蓝,游鱼如织,周边山梁耸翠、森林密布,美景随四季更迭而大放异彩。这里也成了摄影爱好者大显身手的地方。
山海相逢的味道与希望
当工布江达县的文旅画卷徐徐展开,另一粒充满生机的种子,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悄然扎根。2025年5月,一个看似微小却意义非凡的项目——高原乳鸽培育基地项目,在工布江达县稳稳落地。21.52万元的投资,承载着一个岭南佳肴与雪域高原的奇妙约定:100对来自中山石岐乳鸽原种场的种鸽,乘着飞机,住进了高原的新家。
它们并非简单的“移民”。依托高原得天独厚的生态画卷,一个“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正在精心编织。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原本属于湿润南粤的精灵,在高原的清冽空气与纯净水土中,展现出顽强的适应力。
“成活率达到了99%,长势非常好!”工布江达县农业农村和科技水利局副局长旦增罗布的话语里满是期待。
未来,这些沐浴着高原阳光和雪山清风的乳鸽,将变成风味独特的佳肴,飞入更广阔的市场,甚至成为游客旅程中一道难忘的“工布江达味道”。它们的到来,不仅填补了高原特色养殖的空白,更预示着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农旅融合的美好图景。
事实上,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的形势下,工布江达有了更多的机会、助力和动能。以传统藏猪养殖为例,中山援藏工作组协助制定合理的养殖规模和安全防疫措施,保留藏猪“牧于野”的原始牧养方式,推动“西藏工布江达藏猪养殖系统”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同时,积极协助解决藏猪火腿销路问题,组织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2024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与快连通供应链公司、深圳市烁炣农业公司等10余家企业进行洽谈,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从岭南风味到雪域新篇
这份跨越三千公里的携手,总是在不经意间碰撞出温暖的火花。
2024年8月20日,由西藏林芝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年“中华美食 西藏味道”—―创新与未来美食大赛林芝市预赛成功举办。活动邀请国家级名厨现场指导,在西藏自治区尚属首次。粤菜师傅与林芝市厨师进行同台切磋也是首次。
活动中,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首批五星粤菜师傅名厨、中山市烹饪协会会长郑耀荣,为大赛提供专业指导;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黄立飞和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张发妙作为粤菜师傅代表参加赛事,与同行们切磋交流。
指尖翻飞间,牦牛肉与易贡茶叶在粤式烹饪中焕发新生,再融入中山特色食材菊花进行装饰,一道“古法茶香牦牛柳”由此制成。“这款菜式的创意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贞观年间,易贡茶开启了茶叶入藏,是汉藏以茶结缘‘同为一家亲’的历史体现。”黄立飞说,这不仅是一场技艺的比拼,更是两地文化在舌尖上的深情对话。
中山的精致风味与林芝的天然馈赠,经由一双双巧手,编织出一段段动人的“山海情缘”。
数据显示,三年时间里,中山援藏工作组累计开展援藏招商活动16场,共计完成援藏招商引资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4.83亿元,累计到位资金4.0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完成目标(1.8亿)任务的226%,并先后3次举办工布江达文化和旅游推介会。
“3年援藏,是中山和工布江达跨越3000公里的双向奔赴,也是每位援藏干部一生的财富。”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工布江达县(中山)工作组组长谢凯感慨道。在他眼中,中山援藏工作组留下的不仅是拔地而起的项目、逐年攀升的数据,更是一颗颗深植高原的希望之种——从藏地课堂里点亮的知识星火,到产业基地中破土的发展新芽,每一处改变都凝聚着跨越山海的诚意。
“我们的牵挂和祝福,永远与这片高原同在。”
中山本土粤菜特色名菜红烧石岐乳鸽亮相西藏。(通讯员供图)
《娘蒲养鹿场》(摄影|张鉴来)
《喜上眉梢》(摄影|卢曙光)
《点燃梦想》(摄影|卢曙光)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