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5年09 18 乙巳年七月廿七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城事|上演双向奔赴的“智力接力”

作者:王蔚然 时间:2025-08-28 10:02:20

在海拔近4000米的工布江达县,格桑花摇曳的不仅是高原的风,还有跨越山海而来的智力暖流。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中山市工作组的7名干部人才,如同一粒粒承载希望的种子,深深扎根这片雪域热土。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援藏项目的蓝图,更是撬动未来的核心力量——人才的培育与交流。

于是,一场场双向奔赴的“智力接力”悄然上演:来自中山的专家身影活跃在工布江达的田间、车间、医院诊室,而工布江达的干部、医生、农牧民则带着高原的质朴与渴望,翻越千山万水,奔赴中山“取经”。

数据显示,自这7名中山援藏干部进藏以来,累计引进38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工布江达县开展智力支援;组织受援地85名党员干部和65名专技人员到中山跟班学习、跟岗锻炼;促进中山援藏医疗队培训县乡村医务人员逾2800人次,专科带教16人次。

一幅关于成长、交融与希望的人才画卷,正徐徐展开。

山海同堂:青春的共鸣与交响

5月的岭南,木棉如火。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内,来自工布江达县各乡镇、机关的20名优秀中青年干部,眼神里闪烁着新奇与求知的光。这是2024年春天,工布江达县乡科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首次跨越3000公里,在对口支援地党校开启的全过程学习淬炼。

开班仪式上,工布江达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工布江达县工作组组长谢凯的话语恳切而充满力量:“希望你们站在更高处思考家乡的未来。”学员们也郑重承诺:定不负此行,努力将学到的本领化作建设家乡的青春担当。


工布江达县中青班学员表演舞蹈《雅鲁藏布江》。

一年后的同一个季节,规模翻番的40名工布江达中青班学员再次走进中山市委党校。而这一次,学习之旅的高光时刻,是一场由中山、工布江达两地中青班学员共同设计、创编、演绎的“同心颂党恩 共筑民族情”红色文化汇演。

香山堂内,灯火璀璨,掌声雷动。中山学员《沁园春·长沙》的朗诵声如洪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穿越时空,激荡着每个人的胸怀。工布江达学员洛桑次旦一曲《林芝是个好地方》,宛若天籁,清澈高亢的歌声里是对家乡深沉的爱与总书记嘱托的回响。集体朗诵《青春中国》,字字铿锵,跨越百年时空的青春誓言,让“强国有我”的信念在两地青年的血脉中共鸣。

小品《坑》以幽默的讽刺直击心灵,尖锐地鞭挞“躺平式干部”,点燃了学员们“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的担当豪情。当两地学员齐声高唱《有我》,“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铿锵誓言响彻礼堂;当《朋友》的旋律缓缓流淌,“山海相依、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已深深铭刻心间。这场由学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汇演,不仅在3000公里外的工布江达同步直播,更让党性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输出”,让信仰在艺术的共鸣中扎根,让情谊在同频共振中升华。

授技育能:知识在渴望中闪光

智力支援的暖流,不仅浸润课堂,更精准浇灌到工布江达振兴发展的每一个渴求之处。那些在车间里、田野上、诊室中悄然生长的技艺,正成为点亮高原未来的点点星光。

20233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乡长学院迎来一批特殊学员——由中山援藏工作组和工布江达县委组织部联合推选的5名乡村振兴干部。这是“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军人才乡镇长培训工程”开班以来迎来的第一批西藏学员。全国仅70个名额。课堂上,国家部委农业农村领域政策制定专家、高校经济领域专家、优秀基层干部倾囊相授乡村振兴的“真经”。从政策解读到产业实操,从案例剖析到实践观摩,全新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犹如一把钥匙,为他们打开了探索高原乡村振兴新路径的大门。

同一年的深秋,中山市公交集团的维修车间里多了几张高原红的脸庞。6名来自工布江达县的农牧民带着对技能的渴望,成为了这里的维修技工(学徒)。欢迎会上,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阮少华温暖的话语驱散了他们的陌生感:“我们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从技能到生活,全力支持你们。”

维修技工的手艺,是他们在中山车间里一点一滴磨砺出的新希望。油渍沾染在他们的手上,留下印记,却像一枚枚闪亮的勋章,见证着汗水与成长的轨迹。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工布江达县(中山)工作组干部向坤山默默关注着,甘当桥梁,确保这条“以工代训”的技能通道畅通无阻。

仁心微光:跨越山海的健康守望

知识在传递,技能在增长,情谊在交融。而在守护生命的领域,那份跨越山海的仁心,如同高原上不灭的微光,照亮着健康的希望。

“杜老师打下了基础,我接好这一棒。”2024年春,中山市中医院的临床检验主管技师杨杰站在工布江达县藏医医院的检验科里,语气坚定。初到时,他感受到的是当地与现代医学的距离——经验诊疗为主,缺乏精准的数据支撑。病人虽少,但藏医们温暖细致的问诊,医患间如家人般的交流,让他倍感温馨却也深知责任重大。

扎根工布江达县藏医医院的日子里,杨杰细心得像个“管家”:清理实验室、盘点物资、查阅记录、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与院领导和医生深入沟通,了解需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检验项目拓展和试剂采购计划。

同时,他牢记“传、帮、带”,制订了科学的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指导,并在中山市中医院同事的远程协助下,编写完善实验室通讯软件,为工布江达县藏医院检验科信息化建设开拓步伐。

从党校课堂的思想碰撞到维修车间的油污汗水,从乡村振兴的前沿理论到检验室的精准数据,从干部交流的深情厚谊到医者仁心的生命守护……中山援藏工作组播下的,不仅是一时一地的支援,更是点燃内生动力、点亮高原未来的火种。每一次援受双方的携手,每一次知识的传递,都在为工布江达的未来积蓄着磅礴的智力动能。

这份跨越山海的“智力春风”,正温柔而坚定地吹拂着雪域高原,让人才的种子生根发芽。待格桑花开成海,便是这片土地,对山海情深最真挚、最灿烂的回响。


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工布江达县工作组与中山市实验中学西藏班学生参加慈善万人行活动。


黄浩恩实地查看工布江达县江达乡唐丁村林下仿野生菌种植项目进度。


《碧玉浮光》(摄影|韩玉文)


《雪岭松涛曳马铃》(摄影|韩玉文)


《欣欣向荣的工布江达》(摄影|陈立维)


秀巴村古堡》(摄影|张鉴来)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