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5年04 25 乙巳年三月廿八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城事|侨房“返老还童” 留住儿时记忆

作者:江慎诺 时间:2025-04-15 09:00:42

中山市石岐街道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从善坊”),这片带有民国建筑特征的中西结合建筑群体承载着铁城南关的历史底蕴,从清末民初走来,穿越百年风雨后依旧矗立。随着斗转星移,140多栋侨房日渐凋零。经过10年谋划论证、7轮方案设计修改,2023年3月,从善坊开启老旧改造。这是一场从时间手里抢资源的改造,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记忆与城市更新的深刻对话。

经过400多天改造,曾“濒危”的历史建筑焕然一新,陆续进驻多种文化业态,成为中山文旅的一大“打卡点”。“修旧如旧”的理念在这里被运用到极致,趟栊门、青砖、灰塑窗花……一切“老”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样貌却焕发青春光彩,令不少居民和历史文化爱好者惊呼:“从善坊‘返老还童’了!”

找回“家”的记忆

几乎每天,陈允都会穿过从善坊牌坊,踏过和百年前一样的石板路,到达他在2019年时就已租下的从善坊8号,泡上一壶茶,细细品味,开启一天的忙碌。

自小成长在青砖屋的陈允,对中西合璧式建筑有着别样情愫。“你看这个趟栊门,我们家以前住的差不多就这样,感觉回到了小时候。”坐在茶台前沏茶的陈允,眼睛扫过屋内的建筑设计,喜欢从眼里抑制不住地流露出来。


修葺一新的从善坊牌坊颇有旧时风韵,“从善坊”三字取自孙中山先生所撰写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集字体。(摄影|缪晓剑)

从善坊启动改造时,陈允十分兴奋,“这些建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如果就这么消失了,就像是抹去了城市的一段记忆,太可惜了。”此前,陈允家附近的一栋闲置侨房,由于年久失修,大风吹得树干不断敲击松垮的墙壁,时常撞得一两块砖头掉落下来,几位邻居不得不合力将树干锯掉一些;附近还有几栋无人看管的建筑,草长得快高过人,墙砖掉得七零八落,不少木材都已腐化,在空中“横七竖八”……

从善坊的改造,不是将老建筑装进玻璃罩,而是让时光在砖缝里继续生长。遵循从善坊原本“一坊三巷”呈鱼骨状的空间格局与街区肌理,石岐街道率先对其中35栋进行活化,对一砖一瓦进行“细绣”,让“濒危”的百年侨房先“活”下来。

在中山从事餐饮行业17年的马来西亚华人赵崇斌,希望能将祖辈开在马来西亚槟城大半世纪的南城茶室“归根”,打造一间像博物馆般的娘惹文化餐厅。赵崇斌第一次来到从善坊时,这里正在经历改造的“阵痛”,脏乱的施工现场让他一度不想走进去,但他实在太喜欢这种有点南洋风情的老式建筑,连同娘惹菜,组成了他的童年旧味。看到露出天光的屋顶,他反复安慰自己“水为财”。

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主任田湘攸等人对于从善坊改造的尽心程度和详尽规划打消了赵崇斌的踌躇。“电力、排污、消防等,对于餐饮业来说十分重要,田主任给我挨着介绍这个是干嘛,那个是干嘛,说会把基础设施都做好后再交付给我,建筑加固也不用我出钱。他还给我推荐餐厅最佳选址位置,联系房东租赁、谈价格。”赵崇斌表示,当时破损成那般的建筑能有如今的修旧如旧成效,得见石岐街道费了很多心思。他反映从善坊“停车难”不久后,与从善坊一路之隔的民生社区就腾出来众多停车位,还给予他的顾客停车优惠。餐厅的排污设施也在易堵塞的冬天顺利通过重油重污的餐余垃圾考验。

做“兴文化”使者

陈允夫妻俩将从善坊8号唤作“时光花园”,“坐在这里,喝上一杯热茶,感觉时光都慢了下来。”他家门前是一处小花园,种满了花卉绿植。眼下正是三角梅盛放的时节,姹紫嫣红爬满藤蔓。

作为最早一批来到这里“兴文化”的人,陈允不仅和租用周边侨房的文化人“打成一片”,还积极帮助从善坊广招“文化商”,常邀朋友前来相聚,向朋友推介从善坊,“我希望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尽早提升出来,变成极富中山味道的地方”。

从善坊改造时,田湘攸是陈允家的“常客”,不少引进的“文化商”都是在他家谈定的。陈允也从田湘攸那里了解了整个从善坊的改造内容。凌乱的花基被清走,“三线”全部下地,消防设施、雨污分流系统、环卫设施、照明设施等全部得到更新。“改得特别好,整个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住在这里的人都非常满意。”陈允说,采用无接触式干冰剥离技术进行清洗,侨房外墙丝缝青砖恢复了本真的样貌,连同连片经过风貌协调改造的建筑,旧时风韵更甚。

赶在2024年国庆节前,位于从善坊18号、20号的“南城行”顺利开张。凭借着特别的娘惹菜式和温馨古典的装修风格,南城行开业便深受市民游客喜爱,加之石岐街道的贴心与给力服务,这让南城行老板之一的赵崇斌有了承接下整个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运营的想法。

目前赵崇斌已向石岐街道递交运营方案。在他看来,从善坊是讲情怀的地方,不是赚快钱的地方,只有真正热爱文化的人才能在这里长久立足。他认为,随着更多文化业态的进驻,从善坊兴旺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陈允夫妻俩在从善坊8号门前精心打造了一处小花园,三角梅爬满墙头,姹紫嫣红、生机盎然。(摄影|缪晓剑)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