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划分的停车位上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曾经坑洼不平的积水道路如今宽敞平坦;曾经荒芜杂乱的绿化区域变成绿意盎然的小花园……近日在中山市西区街道彩虹社区粤华花园小区见到彭湘时,她正与同小区的邻居在新翻修的篮球场上打乒乓球。提及老旧小区的新变化,几人脸上挂满了笑容。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推进,老旧小区的翻新改造已然成为塑造城市新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举措。近两年,凭借“百千万工程”的强劲东风,西区街道因地制宜,从补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社区功能等细节做文章,让“老小区”摇身一变成为居民的新家园。
微改造提升幸福感
2024年9月30日,对于粤华花园的300多户居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9个多月的紧张施工,这个始建于1997年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以前墙面脏兮兮的,现在外立面刷得锃亮,看着都赏心悦目。”站在粤海庄园小区楼栋前,小区业主巫海东摸着清洗干净的墙面,喜笑颜开。
改造后的路面干净整洁。(摄影丨余兆宇)
作为小区18年的老住户,巫海东亲历了这里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的蜕变。他坦言:改造前小区道路狭窄得只能单行,车辆乱停乱放,现在主路拓宽了,还重新划分了停车位,车辆进出方便了很多。
作为一名6岁孩子的妈妈,业主彭湘也对改造中的“小事”赞不绝口:“以前路面破损裂缝,孩子骑扭扭车时总要提心吊胆,现在路面全部铺设了沥青,路面平整后安全了不少。”更让她舒心的是,垃圾也进行分类集中投放,不再像以前那样破破烂烂;摩托车停放区域的旧锌铁硼也升级为更加美观安全的不锈钢。
2016年搬入的石新文非常喜欢运动,自称是小区“闲不住”的业主。“以前路面坑坑洼洼,因为害怕摔倒,根本不敢在小区运动。”石新文笑着说,以前回家感觉就是“吃饭睡觉等天亮”,现在沥青路取代了破损水泥路,篮球场也翻新了,还增加了许多休闲设备,业余生活丰富了很多,闲来无事可以绕着小区跑两圈。更让他安心的是,游泳池翻新后周边铺上了防滑砖,周边一米多破损高铁丝网也全部翻新,他再也不担心孩子们冒险攀爬了。
改造由居民“唱主角”
2023年,西区街道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粤海粤华被列入首批名单。其中,粤华花园小区以“葱茏社区”(指一个植被茂盛、环境优美的社区)为理念,通过小区中央公园和社区服务中心改造,打造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绿色健康小区。西区街道城市更新和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刘和星说,与以往不同,这次改造由居民“唱主角”——通过发放意愿调查表、召开居民座谈会、方案评审会及居民方案宣讲会等,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施工期间,每栋楼门口贴上了“改造监督二维码”。陈伯发现工地垃圾堆放不规范,扫码投诉后,不到两小时就有专人清理。“游泳池的防滑也是我们提出更换建议。”他指着游泳池旁的防滑地砖说道。刘和星表示,小区改什么?如何改?业主最有发言权,唯有多渠道收集居民建议,对居民反映较多的共性问题进行处理,才能将小区改造到群众心坎中。
此外,在改造过程中,西区街道还邀请居民担任工程监督员,让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使整个工程改造过程公开透明,全程沐浴在“阳光”之下。西区街道城市更新和建设服务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西区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共回收有效居民意愿调查表3854份,同意率高达80.25%;目前,2025年已回收有效居民意愿调查表1586份,同意率高达82.32%。
夜幕降临时,改造后的粤华花园小区灯光璀璨。石新文在焕然一新的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彭湘带着孩子在儿童游乐区欢笑,巫海东的妈妈在整洁的休闲区与邻居聊天……这些平凡而温暖的场景随处可见。这个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小区,正以崭新的姿态,续写着“安居乐业”的新故事。
小区业主彭湘(右)与邻居在新翻修的篮球场上打乒乓球。(摄影丨余兆宇)
小区外立面焕然一新。(摄影丨余兆宇)
曾经的边角地改成了小公园。(摄影丨余兆宇)
石新文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摄影丨余兆宇)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