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带来的阵痛很漫长,但现在看来,一切都值得。”望着眼前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以及外立面新刷上淡淡鹅黄涂料的楼房建筑,住在中山市石岐街道洪家基正街小区的居民张美红笑着表示。
洪家基正街小区很多居民和张美红一样,起初对政府提出来的老旧小区改造不以为意,觉得是政府做的“面子工程”,“万万没想到,居然能搞得这么好。我决定新房出租,继续留在这里住。” 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洪家基片区的小区都从“物质空间提升”迈向了“社区综合治理”,实现了从外在环境到内在机制的全面焕新。
老邻居搬了回来
一年多以前,张美红还经常“破防”:“小区楼栋之间的花基,没有美感不说,还经常有老鼠钻进钻出,下雨天更是成为了蜗牛的‘集聚地’,夏天还有很多蚊虫滋生,让人根本不敢靠近。”
张美红所在的洪家基正街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山建成较早的一批商品住宅小区,“最老”的一批楼房楼龄已有近40年。作为全市首个采用“EPC+O”模式(指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3年最早启动改造的小区之一,这里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小区内不少楼房都安装了电梯。(摄影|缪晓剑)
“一栋栋从原址上‘长’出的新楼,称得上‘脱胎换骨’。”张美红表示,洪家基正街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远远不只外观更加亮丽,其中的幸福感,只有他们这些日复一日生活在此的人才能深刻体会。
随着改造进行,一批休闲小广场、康体器材等基础设施在洪家基正街小区增设起来,部分业主还在政府的帮助下解决了家中屋面及墙身渗漏多年未解决的难题。
张美红坦言,自从拆除花基,因地制宜画上“小方框”后,她再也没有因为到家附近兜上二三十分钟还找不到停车位而闹心过。楼栋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并将化粪池建设完善后,她再没有听到过二楼的阿姨抱怨家里厕所飘着恶臭。居民的电动车在户外也有了专属的“家”,小区里再也看不见从各楼层牵下来的“飞线”。智能道闸、安防监控、可视对讲系统、智能感应灯等的入驻,让小区更是安全感满满。他们都满心欢喜地住上了体验感更佳的“好房子”。楼下阔别已久的孩童追逐欢笑声也再次出现。
黄苓桄在洪家基正街小区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并在小区里住了38年,是最早一批入住、并一直居住至今的老住户。“改造得非常彻底,我亲眼看见支管全部接驳到主管里,原本凌乱的三线全部下地,天空变得干净清爽,连带着人的心情也好起来。”黄苓桄透露,常有已经搬走的老住户回来照顾他的生意,闲谈之中,大家都情不自禁地为小区的改造成效点赞,“很多人都跟我说想搬回来”。
最令黄苓桄满意的改造是他居住的楼栋装上了电梯,让住在4楼的他和家人彻底告别爬楼梯上下的日子。这对他们楼里居住的“一老一小”来说,更是益事一桩。此前因为年老爬不动楼,不得不搬到别处居住的7楼80多岁老伯,在加装电梯之后又搬回来了。
老小区有人管了
过完2025年春节假期归来时,看着小区里悬挂着一排排红彤彤的灯笼,张美红的心一下就被暖到,“在这里住了快20年,第一次有了有人管的感觉。”
中山以往的老旧小区改造多是“EPC”模式,建设方施工完成后就撤场。在“EPC+O”模式下,建设方不再是“一锤子”买卖,施工完成后还要给居民提供两年的免费物业服务,争取更多增值业务,让小区实现长效管理,居民成为最终受益者。
“两年的免费体验非常实用,他们服务的好,我们将来就继续采购他们的服务,不好还可以换掉,这一点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很贴心。”张美红还听建设方工作人员介绍,小区物业有了收益,维持经营成本开支剩余的部分会分给业主。续签物业管理服务时,也会比新小区实惠很多。
自从有了物业单位进驻小区,张美红每天早起送孩子上学时,都能看到清洁阿姨穿梭在小区里忙碌的身影,将小区打扫得干干净净,再也不见以往的“脏乱”现象。到了节假日,物业单位还会推出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和便民服务,发动业主积极参与,营造小社区氛围,让本就熟络的邻里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让张美红觉得更加关键的是,物业单位还安排保安、维修人员等常驻现场,快速响应居民诉求,从此小区里的大情小事有了专门的人操心,遇到事情也能够找得到人。
洪家基小区在楼房中间增加了健身广场。(摄影|缪晓剑)
外墙进行重新修箿。(摄影|缪晓剑)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查九星